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广西当代版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18:11
  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完全不同于传统木雕版画的“创作型”木刻作品涌现出来,中国版画迎来了其崭新的开端,这场版画复兴运动史称“新兴木刻”运动。而广西作为建国前抗战期间的文化中心区域,通过一系列活动推动了新兴版画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新兴版画的影响,其抗战木刻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出现了一批具有新面貌的木刻作品,同时也完成了上世纪版画风格的第一次转向。新中国成立后,从建国初期的到文革期间的版画作品,广西版画无论从作者人数到作品数量都远远超过抗战时期,完成了版画风格的第二次转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广西版画艺术家以强大的版画独特语言特性以及个人的主观感受试图消解原有版画的功能性与政治性,他们开始关注人文关怀,追寻当代的人文精神,抽象的形式构成以及版画自身的语言形式特点等方面的探索。艺术家在人文精神方面进行了新的努力,以自然、宇宙、宗教情境为出发点反映出艺术家对历史、人类以及文化的深度思考,而抗战主题和政治宣传为导向的版画逐渐被弱化,这些变化构成了广西版画又一次新转向。本论文从抗战时期的广西版画做为切入点,整理出广西当代版画发展的脉络,寻找其发展方向,努力呈现出广西版画艺术的创作状...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西当代版画艺术研究


《祇树给孤独园》雕刻版画技术条件

木版,木刻,版画,作品


图 2 珂勒惠支《女人和死去的孩子》 木版 图 3 李桦 《怒吼吧中国!》 木版李桦作为广西抗战美术奠基人之一,他于 1937 年 1 月和 7 月两次在桂林举办木,并与李漫涛、钟惠若等人发起成立了广西版画研究会,开办木刻讲座,普及木刻知识讲座。李桦的代表木刻版画作品《怒吼吧中国!》(图 3),在内容上的震撼过当时绝大部分作品,从人物造型来看的确对德国版画有所借鉴,同时由于技法的

木版,木刻,奠基人,美术


图 2 珂勒惠支《女人和死去的孩子》 木版 图 3 李桦 《怒吼吧中国!》 木版李桦作为广西抗战美术奠基人之一,他于 1937 年 1 月和 7 月两次在桂林举办木,并与李漫涛、钟惠若等人发起成立了广西版画研究会,开办木刻讲座,普及木刻知识讲座。李桦的代表木刻版画作品《怒吼吧中国!》(图 3),在内容上的震撼过当时绝大部分作品,从人物造型来看的确对德国版画有所借鉴,同时由于技法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语境下版画语言的延异性特征[J]. 张亚敏.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6(02)
[2]广西壮锦纹样在版画中的运用研究[J]. 容骞.  美与时代(中). 2015(12)
[3]广西当代绘画语言的地域性研究[J]. 陆俞志,陆丽娟.  大众文艺. 2014(23)
[4]浅谈广西版画发展[J]. 沙磊.  大众文艺. 2013(07)
[5]广西现当代美术的发展[J]. 谢麟.  南方文坛. 2009(05)

硕士论文
[1]当代版画创作中新材料的运用与表达[D]. 陶蕊.沈阳师范大学 2017
[2]综合材料版画的表现语言及发展[D]. 方静.上海师范大学 2017
[3]抗战桂林文化城木刻版画研究[D]. 潘召.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云南版画艺术语言的形成与拓展[D]. 李春燕.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20世纪上半叶德国黑白木刻对中国的影响[D]. 顾盼.青岛大学 2010
[6]当代语境中的中国版画[D]. 熊莺.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论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国现代版画艺术语言的转换[D]. 段健.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1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91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