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形象—西方肖像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07:33
论文分为上、下二篇:上篇对肖像、形象等概念进行梳理。并通过对西方艺术史的考察,指证肖像艺术演变中两种不同的创作形态:第一种,对人类自身形象及内心情感的逼真摹写的肖像画。如罗马、文艺复兴的肖像画那样片段的理性再现;第二种肖像画,以艺术家肉身存在的感觉捕捉对象的真实,让形象在整全存在的世界中直观呈现,如经史前、古埃及、中世纪,终由塞尚等人达到的境域。下篇以本人从长期肖像画实践的体会出发,通过考察塞尚、贾克梅蒂、培根三位艺术家的肖像作品,重点深入分析他们的创作方法。塞尚通过不离开感觉捕捉真实的内在形式构成方式,而进入创作与真实的人的形象平行的肖像画;贾克梅蒂通过对人在空间中的视觉沉思,研究实存与虚无和显与隐的存在状况;培根的肖像画以直接来自神经系统的即兴式感觉为引导,打通所有感官进行实践。由此凸现本文主要观点:“穿越形象"是直观事物真实和达到浑全之境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画家肖像艺术的创作形态分析研究,借此试图对“图像时代,绘画何为”提出一个新的向度。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第一章 形象
第一节 肖像艺术的定义和范畴
第二节 形象
第三节 影响形象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理论的转向
第二章 穿越形象
第一节 从再现形象到穿越形象
第二节 穿越之前
第三节 统觉
第三章 肖像艺术谱系的钟摆
第一节 形象的源起
第二节 触觉般的视觉
第三节 理性的光辉
第四节 神秘的光色味触觉重力
第五节 镜像
第六节 现代肖像艺术
下篇
第四章 塞尚
第一节 以自己的方式概括绘画史
第二节 童真的眼睛
第三节 内在形式构成
第四节 色彩的调节
第五节 灾变的体验
第六节 混沌之光
第五章 贾克梅蒂
第一节 视觉的危机
第二节 空间的探索
第三节 超确定
第六章 培根
第一节 与原型搏斗
第二节 破坏脸部,找回形象的灵
第三节 来自神经系统的形象
第四节 打通所有感官
第五节 感觉的层次
第七章 “穿越形象”在图像时代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面对绘画——以德勒兹论培根为例[J]. 耿幼壮. 文艺研究. 2006(04)
[2]二元论者: 培根的艺术历程[J]. 戴维·科恩,张鹏. 世界美术. 1997(03)
本文编号:3296724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第一章 形象
第一节 肖像艺术的定义和范畴
第二节 形象
第三节 影响形象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理论的转向
第二章 穿越形象
第一节 从再现形象到穿越形象
第二节 穿越之前
第三节 统觉
第三章 肖像艺术谱系的钟摆
第一节 形象的源起
第二节 触觉般的视觉
第三节 理性的光辉
第四节 神秘的光色味触觉重力
第五节 镜像
第六节 现代肖像艺术
下篇
第四章 塞尚
第一节 以自己的方式概括绘画史
第二节 童真的眼睛
第三节 内在形式构成
第四节 色彩的调节
第五节 灾变的体验
第六节 混沌之光
第五章 贾克梅蒂
第一节 视觉的危机
第二节 空间的探索
第三节 超确定
第六章 培根
第一节 与原型搏斗
第二节 破坏脸部,找回形象的灵
第三节 来自神经系统的形象
第四节 打通所有感官
第五节 感觉的层次
第七章 “穿越形象”在图像时代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面对绘画——以德勒兹论培根为例[J]. 耿幼壮. 文艺研究. 2006(04)
[2]二元论者: 培根的艺术历程[J]. 戴维·科恩,张鹏. 世界美术. 1997(03)
本文编号:3296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9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