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绘画中“朦胧”的意趣表现

发布时间:2021-07-22 23:33
  本文以绘画创作中“朦胧”意趣表现为出发点,通过对“朦胧”的研究与分析,从而获得新的绘画认知,更好地引导实践创作,寻找出自身新的绘画切入点。清晰反映一种形式的美感,朦胧反映另一种形式的美感,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朦胧艺术比清晰艺术更富有不一样的艺术感染力,能激发观赏者进入深层次的联想与思考。“朦胧”是绘画创作中的一种视觉特性,是营造画面情绪赋有感染力的一种创作手段。随着创作风格和欣赏角度的多元化,此次的研究目的是用今天的视角探询现象、廓清认识、理清思路,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一视觉语言。本文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分析法:从各种文献中收集所需要的相关资料。2.作品研究分析法:对有关“朦胧”的中外绘画作品深入研究与分析,归纳“朦胧”的画面构成、表现方式、空间关系。3.行动调查法:除了查阅已有的研究论文、有关统计资料外,也进行一些绘画实践,为得出创新思维和创作方法打下基础。4.归纳法:从国内外美术史的相关理论、画论等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理论实践研究。5.总结经验法:根据自身实践创作,探讨如何更进一步的探索“朦胧”的意趣表现。本文通过五个章节来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简要概括“朦胧”的成因...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绘画中“朦胧”的意趣表现


雷诺阿《伞》Figure3-1Pierre-AugusteRenoir“Umbrella”

奇观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朦胧”艺术特征7《煞所呈现的笔触与色彩的构成并不像古典画派艺术中对所描绘物象的渐变过渡处理,而是用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笔法打破现实所呈现的秩序性,让画面感开始模糊起来,相较于写实主义从笔触上把模糊笔法发展到了极致。在描绘客观事物的外形特征时把它们渐渐消融在笔触和光线、色彩中。印象派艺术更加重视色彩、光线等视觉因素,客观事物结构逐渐变为解构,不断延伸绘画的多元性。3.1.2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中意境构成南宋画家米友仁继承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山色空濛而见称,其画作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图》。此次以《潇湘奇观图》(图3-2)为个例分析,重重叠叠的山峰与云雾构造出淋漓的意境,没有去刻意描绘山川、树、云雾的具体形态,而是去表现苍茫雨雾中大自然独有的面貌,画中云海起伏,烟波浩渺,这是一种心灵对自然的直观反映所营造的意境之美。朦胧意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形态混茫,神象恍惚”,是无法用言语来描绘的迷茫状态,使观看者在欣赏的瞬间进入到一个意境,也许每一个人所感悟到的事物都不一样,所得到的情感也不一样。这幅画作把人们有限的想象诱入无限之中,不单单是局限于大自然事物中的一花一草或者一山一海,而是将所要表达的自然意境全都收于纸面之上,朦胧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图3-2米友仁《潇湘奇观图》Figure3-2MiYouRen“Xiaoxiangwondermap”

横山,画面,毛刷,水雾


描绘光线、空气、水雾等事物的方法,用沾有胡粉的毛刷涂抹画面底色,营造出色彩渐变和明暗朦胧的效果。过去的日本画中对雨水的描绘是用线条来表现的,“朦胧体”的表现方法是用毛刷整个去营造骤雨狂风下水汽缥缈的视觉效果。以横山大观为主的朦胧派们借鉴了印象派、日本淋派、中国水墨画等表现手法,在“朦胧体”的基础上衍生出“片晕法”。“片晕法”是在线条的形式上扩展成面,用带颜色的块面营造画面。“片”在日语中有“单侧”、“单边”的意思,“片晕”指晕染“粗线”的单侧形成浓渐淡的色面,使物体表现出立体感。图3-3横山大观《恒河之水》Figure3-3GrandViewofYokoyama“WateroftheGanges”横山大观的作品《恒河之水》(图3-3)是“朦胧体”和“片晕法”的典型画作,画面通过大面积的笔墨浓淡渲染,营造出在光线下的环境,显现出水雾蒙蒙的湿润感。朦胧派的发展受西方艺术的引导,取消绘画固有的结构空间,在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形成的原因浅析[J]. 刘秀科,宋琳琳.  文教资料. 2019(33)
[2]“迷远”之境的艺术表征[J]. 唐玉超.  大众文艺. 2016(07)
[3]综合材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J]. 张江岳.  大舞台. 2013(09)
[4]《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新谈[J]. 郁沅.  湖北社会科学. 2010(06)
[5]中国画肌理材质的实验性应用与创造[J]. 李娅娜.  美术观察. 2009(05)
[6]试析立法语言的模糊现象[J]. 黄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8)

硕士论文
[1]横山大观“新日本画”绘画艺术及其思想研究[D]. 潘泳春.广州大学 2019
[2]浅析油画表现中的朦胧美[D]. 晁盼盼.山东师范大学 2017
[3]中国画中的新材料和特殊技法运用探讨[D]. 何春燕.安徽师范大学 2014
[4]中国画写生中的意象性追求[D]. 刘媛.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刘勰“知音”说的鉴赏交流理论研究[D]. 岑亚霞.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朦胧的示意[D]. 祁韶亮.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8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98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