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逌艺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01:49
董逌是北宋艺术思想家、艺术作品收藏家和鉴赏家,主要活跃于北宋末期。北宋时期理学思想兴起,庄禅思想受到统治者和文人的重视,形成儒、释、道三家思想共存的局面,北宋文人浸润于三家思想中,在相互交游时产生各自的艺术思想。同时,此氛围下的文人画思想也是北宋艺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统治者重视艺术发展,推崇画院制度与书院制度,宫廷之中收藏许多书画艺术作品,董逌多年从事官方书画点校工作。董逌的艺术思想中具有浓厚的的生命意识,既主张艺术对宇宙万物生命的表达,又要求艺术主体在进行创作和鉴赏时以个人生命进行艺术观照。董逌追求艺术之道,认为万物皆有生命,“气”、“天机”、“生意”等体现这一观点,儒家、道家和佛家都有各自之“道”,艺术之“道”是让艺术彰显天地万物的生命力。天地万物由气而生,以一气运化气贯注于艺术生命中,动静之间艺术的生命灵活呈现;“生意”、“天然”和“生理”的背后是董逌的生命意识,“天机”是生命力迸发时的最佳状态;董逌借庄子的技进乎道传达个人艺术思想,他认为艺术家在技巧上有量的累积才能有质的飞跃。董逌认为,艺术主体天地万物中游荡,首先要心中虚静,既而眼观万物、亲近自然,将个人生命放乎天地间。...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文献版本选取
1.1.3 问题的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董逌艺术思想的形成背景
2.1 北宋庄禅思想的勃兴
2.1.1 统治者和文人重视庄子思想
2.1.2 禅宗思想的传播
2.1.3 北宋艺术思想中的庄禅
2.2 北宋理学思想的勃兴
2.2.1 理学思想的建立
2.2.2 北宋艺术中的理学思想
2.3 北宋艺术思想时代风尚
2.3.1 画院制度引领的形似之风
2.3.2 文人画艺术下的写意之风
2.3.3 同时期文人对董逌的影响
第三章 艺术中的生命之道
3.1 气化万物
3.2 天然生机
3.2.1 天机
3.2.2 天得
3.2.3 天然与法度
3.2.4 生意
3.3 技进于道
第四章 艺术主体的生命观照
4.1 虚静之心
4.1.1 心灵澄澈,物我两忘
4.1.2 解衣磅礴,寤发于画
4.1.3 景随见生、以天合天
4.2 观形
4.2.1 妙于形似
4.2.2 积好在心
4.3 尽性
4.3.1 穷物之理
4.3.2 尽物之性
第五章 董逌艺术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5.1 董逌著作的抄录及传播
5.2 元代文人对董逌艺术思想的接受
5.3 明代文人对董逌艺术思想的接受
5.3.1 杨慎《画品》
5.3.2 莫是龙《画说》
5.4 清代文人对董逌艺术思想的接受
5.4.1 恽格《南田画跋》
5.4.2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298342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文献版本选取
1.1.3 问题的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董逌艺术思想的形成背景
2.1 北宋庄禅思想的勃兴
2.1.1 统治者和文人重视庄子思想
2.1.2 禅宗思想的传播
2.1.3 北宋艺术思想中的庄禅
2.2 北宋理学思想的勃兴
2.2.1 理学思想的建立
2.2.2 北宋艺术中的理学思想
2.3 北宋艺术思想时代风尚
2.3.1 画院制度引领的形似之风
2.3.2 文人画艺术下的写意之风
2.3.3 同时期文人对董逌的影响
第三章 艺术中的生命之道
3.1 气化万物
3.2 天然生机
3.2.1 天机
3.2.2 天得
3.2.3 天然与法度
3.2.4 生意
3.3 技进于道
第四章 艺术主体的生命观照
4.1 虚静之心
4.1.1 心灵澄澈,物我两忘
4.1.2 解衣磅礴,寤发于画
4.1.3 景随见生、以天合天
4.2 观形
4.2.1 妙于形似
4.2.2 积好在心
4.3 尽性
4.3.1 穷物之理
4.3.2 尽物之性
第五章 董逌艺术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5.1 董逌著作的抄录及传播
5.2 元代文人对董逌艺术思想的接受
5.3 明代文人对董逌艺术思想的接受
5.3.1 杨慎《画品》
5.3.2 莫是龙《画说》
5.4 清代文人对董逌艺术思想的接受
5.4.1 恽格《南田画跋》
5.4.2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298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9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