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物外的精神体验—油画民族化进程中艺术家的一个选择
发布时间:2021-07-29 13:05
自油画从西方舶来,就一直没有停止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伴随着不同时代发展,各时期优秀艺术家进行着各种努力,尝试油画民族化。而艺术家在这些尝试中展现了东西文化不同的结合角度。不同时代艺术家的诸多尝试中,出现了将中国艺术手法,中国艺术形象和中国文化符号引入西方绘画的油画民族化不同途径的尝试,这些尝试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是这些作品的结合方式,或者是以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方式为主体,东方化的主题为表象的民族风情绘画;或者是尝试在油画中引入中国画的形式因素,运用东方的绘画语言表述现方式,题材却是西化的现实主义作品。而运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创作,运用东方的语言表述方式,东方文化精神的主题选择,将中国文化精神内涵融入油画的艺术尝试,在历史中却比较少。油画民族化中引入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表现取向,以及了解深度决定了融合的深度。在历史中具有深厚传统修养但无意文化的融合,与对文化了解不够深刻或者没有把握住传统的精华所进行的油画民族化的尝试,都不会形成真正文化融合。对于油画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融合,需要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与油画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融合中的艺术现象...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油画民族化的发展
一、油画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 源起——晚清
(二) 民国的历程
(三) 解放后的发展
(四) 八十年代的转变
二、油画民族化过程中不同时期艺术家的不同追求
(一) 明万历年间到清末
(二) 民国初至解放前
(三)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
(四) 改革开放后
(五) 综述
第二部分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一、超然物外精神追求的界定与形成
二、“天人合一”精神的产生
(一) 道家的文化影响
1、以艺达道
2 、道家与儒家艺术中的“道”
3、超然物外精神追求的实质
4、超然物外精神追求的体验
(二) “空灵之境”国画山水意境中的精神游弋
1、山水画的起源发展
2 、“空灵之境”传统文化的深化融合后的文化特征
3、空灵中的精神游弋
(三)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与油画民族化
第三部分 油画民族化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
一、油画民族化中的画家
(一) 现实主义的油画民族化
(二) 民俗风情化的油画民族化
(三) 文化符号的运用
二、从内在精神的切入
三、油画民族化的表现差异
第四部分 油画民族化的思考
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与延续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冲突
(一) 哲学观念的矛盾
1、科学精神与传统哲学的冲突
2、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观与天人合一的文化观的冲突
(二) 与时代观念的冲突
三、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一)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是人的精神需求
(二)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为人们提供精神家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含致谢)
本文编号:3309376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油画民族化的发展
一、油画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 源起——晚清
(二) 民国的历程
(三) 解放后的发展
(四) 八十年代的转变
二、油画民族化过程中不同时期艺术家的不同追求
(一) 明万历年间到清末
(二) 民国初至解放前
(三)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
(四) 改革开放后
(五) 综述
第二部分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一、超然物外精神追求的界定与形成
二、“天人合一”精神的产生
(一) 道家的文化影响
1、以艺达道
2 、道家与儒家艺术中的“道”
3、超然物外精神追求的实质
4、超然物外精神追求的体验
(二) “空灵之境”国画山水意境中的精神游弋
1、山水画的起源发展
2 、“空灵之境”传统文化的深化融合后的文化特征
3、空灵中的精神游弋
(三)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与油画民族化
第三部分 油画民族化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
一、油画民族化中的画家
(一) 现实主义的油画民族化
(二) 民俗风情化的油画民族化
(三) 文化符号的运用
二、从内在精神的切入
三、油画民族化的表现差异
第四部分 油画民族化的思考
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与延续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冲突
(一) 哲学观念的矛盾
1、科学精神与传统哲学的冲突
2、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观与天人合一的文化观的冲突
(二) 与时代观念的冲突
三、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一)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是人的精神需求
(二)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为人们提供精神家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含致谢)
本文编号:3309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