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排他的在

发布时间:2021-07-30 13:22
  本文以文艺复兴早期壁画为论述典范,以绘画的界线及场域为着力点,试图透过绘画形式语汇探讨西方绘画中的古典范式和现代语言的内在逻辑,以点及面窥探触动其生发和演变的思维方式乃至哲学思辨。 

【文章来源】:美术大观.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排他的在


ˉ真十字架传奇ˉ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ˉ1452年ˉ阿雷佐圣方济各教堂

二维图像,修道院,佛罗伦萨,博士


窗既可视为重要的建筑构件,同时也可视为所处空间的一部分,其自身也是建筑及环境的一种不容忽略的结构。谈及窗就先涉及与其无法分割的另一重要建筑结构——墙,墙起到支撑和分割空间的骨架作用。而依附于墙体的开窗则与其产生了一种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特殊关系。从视觉角度说,正因为有了窗才使墙不至于过于呆滞、拥堵,且使内外空间形成了有效的互相流通,开窗就好像连接空间的桥梁,是增进空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感的重要视觉元素。窗框不仅可视为其毗邻绘画的边界,当我们以窗为主体观看时,壁画又是存在于窗所占据空间之外的二维图像,此时的画和窗之间既相互依托又彼此界定,在共生中构建了和谐与完整。我们不禁思考,在窗与画的共生图景中究竟谁为正形?谁是负形?是绘画成全了窗的围合,还是窗框约束了画的边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此类案例屡见不鲜,现以文艺复兴大家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于1452年创作的伟大作品《真十字架传奇》湿壁画为典型范式来论述。画家为意大利阿雷佐圣方济各教堂所作该画,这是由左中右三面墙的12幅画作构成的组画,画作满铺窗以外的几乎所有建筑界面,窗景与图像共存于空间之中,给人一种既和谐统一又各自对立的视觉感受(图4)。图5ˉ圣马可修道院中修士寝室壁画

修道院,壁画,建筑师,线性透视


图3ˉ三博士朝圣ˉ安吉利科及弟子ˉ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得益于线性透视法则的成熟和推广。因而在绘画中触发了“取景”概念的产生。这些新的科学技术触动新的艺术思想的生发,其重要的结果就是使当时的壁画暗喻窗的象征意味成为可能。西班牙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JoséOrtega y Gasset)将窗框和绘画的框架做过一个类比,同时又突出了作为幻觉和真实之间,不同空间之间的界限作用。(2)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建筑领域著作中也可找到端倪。建筑师菲拉雷特所著《建筑学论集》中提道:“我们假设站在某一扇窗户前,透过它我们可看到想要描述和画到平面上的每一样事物。”(3)建筑师利用象征的手法,揭示了绘画与其相关联的建筑之间的亲缘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框”在《绘画的真理》中[J]. 王海艳.  艺术探索. 2010(04)

博士论文
[1]流动的边界[D]. 高远.中央美术学院 2016



本文编号:3311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11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