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林壑之约—山水诗中的隐逸情愫对山水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8 11:00

  本文关键词:林壑之约—山水诗中的隐逸情愫对山水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隐士,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文人群体。隐逸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影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由隐逸把文学创作的题材转向山水田园,哲学的启发与诗歌的改革促进了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山水诗里大多隐含了古代文人的隐居情愫,并在中国文学以及历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受到更多文人的推崇,山水诗中的隐逸之情进而也对山水画的出现与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人画家对绘画艺术审美上的转变与提高。因此,隐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态度,它对文学艺术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晋时期隐逸之风空前绝后的兴盛,魏晋玄学对老庄思想也有所传承,老子的主张“无为”与庄子所提倡回归人性本真的思想皆表示人要亲近自然并顺应自然之法。在魏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政局与社会状况令许多文人士大夫所厌弃,逃避,不愿在这个虚浮俗世随波逐流,便归隐于田园山水,或渔樵,或躬耕,追求更加朴实、天真、宁静的生活,并在大自然中涤荡自己的心灵,寻求最真实的自己,解放礼教对人的约制与束缚,追求自由、适意。儒家“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格局受到巨大的冲击,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势不可挡并且迎来了一个在文学艺术上自由发展的时代,文学,艺术不再是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与附庸,许多文人士大夫也从乱世之中逃离出来,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使文艺创作成为抒发感情与回归自然的精神寄托,充满着生命力。既然思想在诗文上得以解放,那么山水景物在绘画作品中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地位也开始发生转变,在此之前绘画的作用当为“成教化,助人伦”,艺术欣赏价值还不是最主要的,山水诗的出现使得其中的隐逸思想及其哲学启发等影响到山水画的出现,并形成了最初的山水画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指导。宗炳的《画山水序》与王微的《叙话》皆对山水画的审美观念与作用予以明确地阐述。此后山水画崛起并不断完善,山水画家越来越多的是诗人阶级,并主导着画坛风气,不断的成熟与提高。酷爱自然山水的文人们将向往隐居的情愫寄托在山水画创作之中,隐逸中往往蕴含了诗歌的恬淡自然的风貌,历经隋唐、五代及宋,有许多的山水画家、山水画理论家、评论家通过不断地体悟自然,笔墨不断地丰富与提炼,理论主张的产生与创新意识的发挥,是山水画艺术到元代达到鼎盛。元代山水画中的古朴与自然得益于金堂风骨的影响,诗画结合的形式蔚然成风,成为最具文人画特点的象征,文人隐逸思想在元代山水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哲学性,艺术性及情感都值得后世文人及画家研究和领悟。隐逸对元代山水画家各方面的影响都能通过作品展现出来。并出现了赵孟

本文编号:332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2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