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宋代画迹著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06:44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政府的崇文国策与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统治者及士大夫们致力于艺术的热情实践,商品经济中书画艺术品的市场的活跃,均为宋代“画迹著录”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前人的基础上,宋代“画迹著录”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宋代“画迹著录”文献在数量上远逾前代(惜亡佚过半),可分为官方与私家两大类别,其编撰体式多样,有记、录、史、谱、跋、品等形式。其中,《宣和画谱》规制严整,体例完备,树立了官方“画迹著录”之典范,而《云烟过眼录》、《画史》等则开创了私家笔记体著录形式。从总体上看,宋代“画迹著录”文献所著录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撰写叙论、辩说源流、详录画作、卷轴等。另外,还涉及画人生平、画迹流传、画迹风格、画迹辨伪、印章图记、鉴定经验、藏家归属等,其内容丰富性,远远超过了前代。宋代“画迹著录”文献不仅具有中国文化史、艺术史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且在现实的古画迹鉴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所奠定的著录范式,对后世著录画学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宋代“画迹著录”研究现状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画迹著录”及宋代以前“画迹著录”
    (一) “画迹”、“著录”、“画迹著录”
    (二) 宋代以前的“画迹著录”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迹著录”
        2. 隋、唐时期的“画迹著录”
二、宋代“画迹著录”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 “重文”基本国策与文化学术的繁荣
    (二) 公私收藏的兴盛与文人之间名迹赏鉴之风
    (三) 商品经济中活跃的书画交易市场
三、宋代“画迹著录”分类及散佚考述
    (一) 官方“画迹著录”
        1. 官方现存
        2. 官方散佚
    (二) 私家“画迹著录”
        1. 私家现存
        2. 私家散佚
四、宋代“画迹著录”体式分析和内容考察
    (一) 宋代“画迹著录”文献的体式
    (二) 宋代“画迹著录”内容考察
        1. 《宣和画谱》
        2. 《烟云过眼录》
        3. 《画史》
五、宋代“画迹著录”的价值与影响
    (一) 宋代“画迹著录”的价值
        1. 宋代“画迹著录”的学术价值
        2. 宋代“画迹著录”在画迹鉴定上的价值
    (二) 宋代“画迹著录”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专科目录发展成就述略[J]. 牛卫东.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06)
[2]南宋张《画录广遗》小考[J]. 黄小峰.  美术研究. 2009(01)
[3]宣和画谱的编撰与徽宗关系考[J]. 张其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4)
[4]董逌《广川画跋》考据特色简论[J]. 张自然.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03)
[5]宋代宫廷藏书考[J]. 方建新,高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6]米芾享年与卒年辨疑[J]. 王宏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7]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J]. 郭学信.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8]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J]. 彭慧萍.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01)
[9]书画鉴定与书画著录[J]. 金维诺.  紫禁城. 2001(01)
[10]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J]. 龙建国,廖美英.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03)

硕士论文
[1]米芾《画史》研究[D]. 战永胜.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宋代的书迹著录研究[D]. 张百军.首都师范大学 2006
[3]宋代官方书迹收藏状况研究[D]. 宗成振.首都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9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29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