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生活的中国言说方式——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纵览
发布时间:2021-08-08 14:42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之中中国画作品展内容题材十分的广泛,而且展览期间还使用了新媒体手段来进行传播,促使整个展览因此而变得更加的亲民。在这一次汇展览之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画展有对传统语汇与技法进行应用,同时也对新技术与新材料进行了创造性使用。可是,中国画因为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以及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绘画语言体系,并且还是以笔墨作为核心的一种绘画语言,是我国都有的一种绘画特色,所以无论其如何发展与变化,均应该要保存我国专属的语言以及方式。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2020,(1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丰富多彩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画卷和社会生活图景
二、全新传播方式而造成的社会影响
三、对于传统绘画语言、新媒材、新语言的使用
四、写意绘画分析与再探讨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对中国画的解读探究[J]. 叶逸韵,汪晓东. 艺术评鉴. 2020(05)
[2]中国画转型的悖论及可能[J]. 杨琼. 东方艺术. 2019(04)
[3]中国画时代发展的瓶颈(第二十三讲)[J]. 张桐瑀. 中国书画. 2019(07)
[4]共存与博弈——当代语境下“中国画”与“水墨”概念之辩[J]. 于洋. 美术观察. 2019(05)
[5]隔而不断 延绵不绝——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综述[J]. 罗剑华,刘元玺. 美术. 2019(02)
[6]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与现代进程[J]. 景亚楠. 美与时代(中). 2018(12)
[7]试析中国画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J]. 刘宏伟. 美与时代(中). 2018(11)
本文编号:3330148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2020,(1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丰富多彩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画卷和社会生活图景
二、全新传播方式而造成的社会影响
三、对于传统绘画语言、新媒材、新语言的使用
四、写意绘画分析与再探讨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对中国画的解读探究[J]. 叶逸韵,汪晓东. 艺术评鉴. 2020(05)
[2]中国画转型的悖论及可能[J]. 杨琼. 东方艺术. 2019(04)
[3]中国画时代发展的瓶颈(第二十三讲)[J]. 张桐瑀. 中国书画. 2019(07)
[4]共存与博弈——当代语境下“中国画”与“水墨”概念之辩[J]. 于洋. 美术观察. 2019(05)
[5]隔而不断 延绵不绝——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综述[J]. 罗剑华,刘元玺. 美术. 2019(02)
[6]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与现代进程[J]. 景亚楠. 美与时代(中). 2018(12)
[7]试析中国画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J]. 刘宏伟. 美与时代(中). 2018(11)
本文编号:3330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3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