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诗经”经典艺术形象在宋代花鸟画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7-04-30 06:05

  本文关键词:论“诗经”经典艺术形象在宋代花鸟画中的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先秦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对籍以抒发个人情感的自然中诸多“品物”的咏唱,所采用的“比兴”手法,即产生了“托物言事”、“籍物抒隋”、“借物寓意”三种文学表达方式。“比兴”这两种手法产生的三种表达方式影响了两宋花鸟画、文人画的创作,并体现在创作和作品之中。由此引申出的第一个观点是:《诗经》中诸多“鸟兽草木”的文字描述所体现的自然的意境,意蕴为宋代文人画家用审美态度去体会隐匿于自然之中的那种“幽独超逸”之美提供了一方沃土,进而形成了宋代文人画的“物我两忘”到“物我同一”的艺术境地。这种“物我两忘”到“物我同一”的艺术境地在宋代文人画中体现为一种对“不以形似,独得神韵”的绘画艺术旨趣的追求,并引发了文人画的对笔墨韵味的追求。在宋代的诸多文人画家的作品,画论、画评都论证这一观点;第二个观点是:这种“托物言事”“籍物抒情”“借物寓意”的表达方式所引发的对形象的感知在花鸟画繁盛期的宋代院体花鸟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画家在“专以形似,工致富贵”的观念引导下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写生和传神精切的写实摹写,借花情鸟态来“吟咏性情”,在写照传神中达到一种神形兼备的中和之美。最后在本文结尾之处,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这就是—体现在《诗经》的自然整体观之中的那些众多经典艺术形象,在古代文献对这些形象的考证的过程中的描述,可能启发了两宋花鸟画家的创作题材的选择,以及这些经典艺术形象在宋代花鸟画家的绘画创作中的组合,嫁接的形式所传达出的《诗经》之中的经典艺术形象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内涵。文中例举了古代文献在对《诗经》艺术形象的特征的研究考据,对于宋代花鸟画家的观察认知的方式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论证来明确艺术形象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借助经典艺术形象来传达他的精神情感时重要的参照和依据。文中立论,论证、举例、引述、总结的过程之中,如有观点、方法有待商榷、探讨、指正之处,还请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关键词】:(1)《诗经》 (2)艺术形象 (3)宋代花鸟画 (4)院体画 (5)文人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诗经》中以“比、兴”手法来托物言志,藉物抒情,借物喻意的艺术功用的借鉴10-15
  • 第一节 “比兴”手法与“以物述事,托物言志、藉物抒情”在宋代花鸟画中的体现10-13
  • 一 《诗经》“比”手法的例子10-11
  • 二 《诗经》“兴”手法的例子11-13
  • 第二节 《诗经》中对自然的关照和静观及寓意性在宋代绘画中的体现13-15
  • 一 《诗经》中对自然的关照和静观的例子13-14
  • 二 寓意性的体现14-15
  • 第二章 《诗经》中艺术形象特质在宋代院体与文人花鸟画中的不同表达和旨趣15-20
  • 第一节 勾勒填彩与逼真浓艳的院体花鸟画15-18
  • 一 《诗经》中经典艺术形象生动的描写的例子15
  • 二 院体花鸟画传神写照15-18
  • 第二节 不求形似,独得神韵的文人花鸟画18-20
  • 一 文人的“借物抒怀”18
  • 二 文人的“言志”和“咏物”18-19
  • 三 工致与疏放的两种风格的启示19-20
  • 第三章 学者对《诗经》中经典艺术形象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宋代花鸟画艺术中的体现20-27
  • 第一节 古代文献对《诗经》形象的特征和造型的观察方式,以“薇蕨”与“竹”、“女萝”为例20-22
  • 一 “薇蕨”形象20-21
  • 二 以“竹”与“女萝”的形象为例21-22
  • 第二节 《诗经》中经典形象的考证中的思维方式与这种思维方式在宋代花鸟绘画主题中的体现问题22-27
  • 一 经典形象的考证中的思维方式22-23
  • 二 在宋代花鸟绘画主题中的体现23-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2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29-30
  • 致谢3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苟重龙;;谈声乐教学中的教育艺术[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苟重龙;;声乐表演艺术浅谈[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王晓骊;;题画词与书画传播[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张驰;;历代花鸟画艺术特色探析[J];大舞台;2014年06期

5 邵天逸;;魏晋时期山水画的特征研究——以敦煌壁画为例[J];成才之路;2014年13期

6 王晓骊;;“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7 韩若冰;;日本角色经济的产生与发展[J];东岳论丛;2014年01期

8 徐昕;杨小明;;广西少数民族织锦中八角星纹的采借与创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9 王一韬;;试论常州画派的成因——从恽南田的经历与画风谈起[J];东南文化;2015年05期

10 薛富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诗经》自然审美之鸟篇[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华;高捷;;中国园林艺术中动物景观营造的探索[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李杰;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3 陈文辉;传统文化对周作人的影响以及周作人的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4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慧;先秦生态文化及其建筑思想探析[D];天津大学;2010年

6 孙秀华;《诗经》采集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陈才;朱子诗经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施

本文编号:336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6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