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关于中国画触觉语言的猜想

发布时间:2021-08-29 13:39
  中国画是生长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的绘画形式,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时代都会相应的产生大量的与其相关的理论著作,这些理论在使中国画变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遮蔽了它的本意。西方视觉文化的理念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把绘画仅仅看成是视觉的产物时,它的消亡也就并不奇怪了。绘画是视觉语言与触觉语言相互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为了让中国画的本来意义得以显现,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剥落以上遮蔽的方法,而道家的还原理论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尝试在把中国画还原到触觉语言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新认识,通过这一过程,作者希望中国画触觉语言的概念能够被认可,甚至被应用于实际,使关于中国画触觉语言的猜想变为现实。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画的触觉语言及其笔墨的还原
第二章 中国画的触觉语言与中国画的意境的还原
第三章 中国画的触觉语言与书法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画的触觉语言与其视觉语言的关系
第五章 中国画的触觉语言与西方绘画的关系
第六章 中国画触觉语言的接受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J]. 让-保罗·萨特,周煦良.  外国文艺. 1980 (05)



本文编号:3370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0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