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可以兴—《唐风图》对兴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1-09-01 18:29
据研究“兴”源起于音乐、巫术与宗教,源起于抽象与神秘,“兴”在中国诗歌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影响着中国整个古诗风格。“兴”入画从绘画开始初期就已经有了,在北宋以后文人画大量的“兴”起使稳固在文学的“兴”逐渐影响到绘画。以“兴”入画几乎是贯穿了中国整个古典绘画,“兴”当而然之成为独特的东方美学。神妙逸能,臻于化境方为神品,所谓神品,浑然天成者,言语已然难以准确表达,而这一境界,无法绕开“兴”的助力。本篇论文旨在讨论“兴”画的形成与特点,分析这种艺术创作手法在马和之《唐风图》中的体现,进而推论出比“兴”在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作品中存在的方式与特点,最后探讨我在绘画中如何运用“兴”提高、深化作品。通过对“兴”的研究,追本溯源,探得中国古典绘画中一些运用“兴”的奥秘,使“兴”这一艺术手法拓宽我的绘画理念,并承接到古人的艺术思维精华,深化艺术修养。希冀通过这一系列研究,能运用到本人作品中,在技法成熟的同时,使作品拥有让人看后似曾相识的意蕴,同时又隽永而富有深意。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蟋蟀
山有枢
图 2-3 扬之水3.《扬之水》图的“兴”——象征从《扬之水》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画面的诗意,马和之以“扬之水,白石凿凿”为起兴,一位君子立在水滨,忧思重重,背立湍流,礁石露出水面,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和之《诗经图》中的音乐图像[J]. 王双阳. 新美术. 2018(03)
[2]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比兴寄托[J]. 陶金鸿.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3]《诗经图》:一个宋儒的诗学图像文本[J]. 沈亚丹. 文艺研究. 2012(09)
[4]诗·诗经·诗经图[J]. 邱慧蕾. 上海文博论丛. 2007(04)
[5]画“可以兴”——论中国花鸟画图式的比兴传统[J]. 李安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5(03)
[6]论“兴”的审美意义[J]. 袁济喜. 文学遗产. 2002(02)
硕士论文
[1]“兴”的隐喻性研究[D]. 秦芸.西南民族大学 2017
[2]迹异而趣同[D]. 王静.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诗经·唐风》主旨及文学价值研究[D]. 齐清仙.广西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377471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蟋蟀
山有枢
图 2-3 扬之水3.《扬之水》图的“兴”——象征从《扬之水》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画面的诗意,马和之以“扬之水,白石凿凿”为起兴,一位君子立在水滨,忧思重重,背立湍流,礁石露出水面,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和之《诗经图》中的音乐图像[J]. 王双阳. 新美术. 2018(03)
[2]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比兴寄托[J]. 陶金鸿.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3]《诗经图》:一个宋儒的诗学图像文本[J]. 沈亚丹. 文艺研究. 2012(09)
[4]诗·诗经·诗经图[J]. 邱慧蕾. 上海文博论丛. 2007(04)
[5]画“可以兴”——论中国花鸟画图式的比兴传统[J]. 李安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5(03)
[6]论“兴”的审美意义[J]. 袁济喜. 文学遗产. 2002(02)
硕士论文
[1]“兴”的隐喻性研究[D]. 秦芸.西南民族大学 2017
[2]迹异而趣同[D]. 王静.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诗经·唐风》主旨及文学价值研究[D]. 齐清仙.广西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377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