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作品内容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5:06
  近年来,国内关于民间美术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土家族民间美术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作品也逐渐引起学者关注。本文对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作品的画面内容构成、造型元素、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土家族传统聚居地——酉水流域、乌江流域和清江流域三大流域范围类的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本文写作前期,笔者对部分土家族地区进行了田野考察,并将导师前期田野考察内容与笔者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等内容。正文首先阐释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作品的概况,包括了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的界定、本文的资料来源和笔者2014年与2015年参与的关于土家民间丧葬绘画作品内容田野调查的概况。其次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剖析了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作品内容的构成,主要以作品画面中的内容构成与基本造型元素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其画面内容构成主要根据儒教、佛教、道教与土家族本土民间民俗信仰四个方面进行划分,其内容基本造型元素主要从人物元素、法器元素、动物元素等方面进行划分。再次分析丧葬绘画作品内容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其地理...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作品内容分析研究


1酉阳非遗文化馆场景图黄杰摄

沿河县,贵州省,丧葬,绘画作品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概土家传承人,焦家镇和塘坝乡丧葬文化保存得较为完好。之后在当地民间美术崔道勇先生的带领下,前往沿河县沙子镇、板场乡、塘坝乡等乡镇拜访了多位事土家族丧葬仪式工作或与丧葬绘画作品有关的人物。拜访了当地比较著名的间丧葬绘画艺人黄庭鸿老师,黄庭鸿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多幅他收藏的晚清时期葬绘画作品(如图 2.2.2),以及他师父和他本人绘制的丧葬绘画作品(如图 2.2.3他向我们讲述到,在当地土家族丧葬绘画作品被叫做“案纸”、“巫画”。沿县地区的土家族民众主要信奉佛教,沿河县北部山区的传统风俗保存的更为完整沿河县县城居民在举行丧葬仪式时少有使用丧葬绘画作品,而相对偏远的乡村在使用。在沿河县从事美术教师工作的崔道勇老师为考察团队介绍王建中先生王建中先生现居重庆市武隆县,曾前来沿河县收集了大量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土族丧葬绘画作品。

沿河县,贵州省,作品,丧葬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概土家传承人,焦家镇和塘坝乡丧葬文化保存得较为完好。之后在当地民间美术崔道勇先生的带领下,前往沿河县沙子镇、板场乡、塘坝乡等乡镇拜访了多位事土家族丧葬仪式工作或与丧葬绘画作品有关的人物。拜访了当地比较著名的间丧葬绘画艺人黄庭鸿老师,黄庭鸿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多幅他收藏的晚清时期葬绘画作品(如图 2.2.2),以及他师父和他本人绘制的丧葬绘画作品(如图 2.2.3他向我们讲述到,在当地土家族丧葬绘画作品被叫做“案纸”、“巫画”。沿县地区的土家族民众主要信奉佛教,沿河县北部山区的传统风俗保存的更为完整沿河县县城居民在举行丧葬仪式时少有使用丧葬绘画作品,而相对偏远的乡村在使用。在沿河县从事美术教师工作的崔道勇老师为考察团队介绍王建中先生王建中先生现居重庆市武隆县,曾前来沿河县收集了大量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土族丧葬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J]. 李储林.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2(03)
[2]土家族丧葬仪式流程及其文化功能的田野调查资料解析[J]. 陈韵,陈宇京.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丧葬礼仪的人文价值探寻[J]. 罗连祥,凌文青.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3)
[4]乌江流域民间美术图形中的造型设计[J]. 王海鸥,郑治.  文艺争鸣. 2010(18)
[5]论乌江流域民间美术中的图形特征[J]. 郑治.  大舞台. 2010(07)
[6]先秦至汉晋时期土家族哲学的核心价值观研究[J]. 萧洪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7]渝东南土家族特色民俗文化刍论[J]. 邓晓.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8]土家族白帝天王传说的多样性与多元文化的融合[J]. 向柏松.  民族文学研究. 2007(03)
[9]论早期时代巴文化与土家文化之融合[J]. 熊晓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土家族梯玛文化研究述评[J]. 谭志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5)



本文编号:3380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80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