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意愿 ——木版画的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16:04
本文的缘起:本文是关于木版画本体特性的内容、意义及作用的研究。此研究缘起于对当前中国版画界关于版画自身存在理论缺失的思考,以及里格尔“艺术意愿”概念的延伸——“版画意愿”。本文认为版画有一种由画种自身内在需求所带来的原则,它能够规约版画的创作实践、存在状态和价值。这种原则就是“版画意愿”。本文指出,版画实践是版画意愿的本源,实践的真实性决定了版画画面的真实性。由真实性所引发的,一方面,本文认为版画是一种可视的触觉艺术,是平面的,线描性的。它的这种性质会在画面内各部分的轮廓集中体现,所以对版画本质特性的研究以通过轮廓为切入点和具体对象;另一方面,本文认为木版画因真实的特性,拥有了坚决性和木版的材料属性两个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刀法样式展现,并最终集中归纳为作者提出的本文核心概念:“版性样式”。本文的基本内容:本文的内容从整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版画内尚未明确定义以及定义含混的关键部分和环节进行详细剥析,逐层定义。该部分为本文第2大章。本文从版画创作实践入手,得出了版画的本质特性就是真实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版画的存在状态——视觉触摸感——继而通过对刀法样式的详解,将版画画面分解为内...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港湾》赛别卡为大多数画作都使用惯
方式去定义它,但实际上,轮廓的本质左端的小山和远山一起对“轮廓就是‘的白线,交待清楚了二者远近前后的位是轮廓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在下文会做间关系的集中体现。它和社会生活中的系是复杂的,而且没有一个具体的固定活方式等因素的存在,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对比,于是个性具体到《港湾》,画面上交杂着短细的朗的线(山)、放射的散线(阳光),毫表现形式上的巨大差异,它们的形状,而这种表现形式差异(也就是个性、或合在一起,产生了对比后才出现的。画只能说,轮廓解释了什么,因为轮廓就从来不单独存在的。
砖墙和落叶的轮廓,借由刻刀的运用和板材在刻刀的挤压下所展示出的木版那硬中带韧的质地一望即出。可是当视线转至画面主体,那棵巨大的榕树上时,这种鲜明的版味却消失了。虽然枝干的刀法组织和运用上杂的扭曲结构理解的也相当深入,但对糊的素描调子。经精巧到能够摆脱木版的属性了吗?会立刻发现,那些组织起枝干的刀法无它们和表 2.1 中单独拿出来的刻痕一样,地表现出了版性。那么为什么把它们放的过于紧密?还是刀法太过于规矩?如存在应不应该遭到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数码版画的艺术缺失[J]. 甘庭俭,赵丹,周晓年. 当代文坛. 2009(01)
[2]对版画制作中 “偶然形”的把控[J]. 钟曦. 艺术探索. 2000(S2)
硕士论文
[1]对版画概念的再认识[D]. 蔡承志.中国美术学院 2010
[2]本体论及其与传统整序方法的关系研究[D]. 宋博.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5654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港湾》赛别卡为大多数画作都使用惯
方式去定义它,但实际上,轮廓的本质左端的小山和远山一起对“轮廓就是‘的白线,交待清楚了二者远近前后的位是轮廓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在下文会做间关系的集中体现。它和社会生活中的系是复杂的,而且没有一个具体的固定活方式等因素的存在,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对比,于是个性具体到《港湾》,画面上交杂着短细的朗的线(山)、放射的散线(阳光),毫表现形式上的巨大差异,它们的形状,而这种表现形式差异(也就是个性、或合在一起,产生了对比后才出现的。画只能说,轮廓解释了什么,因为轮廓就从来不单独存在的。
砖墙和落叶的轮廓,借由刻刀的运用和板材在刻刀的挤压下所展示出的木版那硬中带韧的质地一望即出。可是当视线转至画面主体,那棵巨大的榕树上时,这种鲜明的版味却消失了。虽然枝干的刀法组织和运用上杂的扭曲结构理解的也相当深入,但对糊的素描调子。经精巧到能够摆脱木版的属性了吗?会立刻发现,那些组织起枝干的刀法无它们和表 2.1 中单独拿出来的刻痕一样,地表现出了版性。那么为什么把它们放的过于紧密?还是刀法太过于规矩?如存在应不应该遭到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数码版画的艺术缺失[J]. 甘庭俭,赵丹,周晓年. 当代文坛. 2009(01)
[2]对版画制作中 “偶然形”的把控[J]. 钟曦. 艺术探索. 2000(S2)
硕士论文
[1]对版画概念的再认识[D]. 蔡承志.中国美术学院 2010
[2]本体论及其与传统整序方法的关系研究[D]. 宋博.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5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8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