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珍禽图》研究及实践
发布时间:2021-09-06 03:39
本文以(传)赵佶《写生珍禽图》为切入点,通过对赵佶水墨花鸟画的笔墨特征研究,对当下花鸟画创作提供方向。赵佶作为“宣和体”的引领者,不仅在工笔花鸟画方面取得成就,在水墨形态上更具造诣。笔者通过赵佶水墨花鸟作品与黄筌、崔白花鸟作品相比较,分析其水墨花鸟画的传承;通过与牧溪以及林椿作品相比较,表明其对南宋雅致逸趣的引领;通过与元代画家相比较,体现其对墨花墨禽的影响;通过与明清画家相比较,明晰水墨花鸟画发展的方向。对《写生珍禽图》的笔墨研究,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创作来分析此卷对当下学习花鸟画的影响。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宋赵佶《四禽图》于非闇先生在《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图1-1-2)道:“画法生动鸟之喙爪、竹之枝叶非宋人以后人所能仿佛,当为徽宗得意之品
题杏苑春声、熏风鸟语、薝匐栖禽、蕣花笑日、碧玉双栖、淇园风暖、白头高节、翠篠喧晴、疏枝唤雨、古翠娇红、原上和鸣、乐意相关。作品之中十二段包含领雀嘴鹎、画眉、灰喜鹊、戴胜、麻雀、白眉鹀、白头鹎(白头翁)、珠颈斑鸠、小太平鸟、百灵。十二段所绘的鸟禽神态各异、造型灵动,动静如生。赵佶对鸟禽特征观察极为仔细,如卷中灰喜鹊一段,其腹部的浅色覆羽覆盖在深色飞羽之上的细节亦清晰可见。古人绘画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造化”亦可以理解成写生,北宋时期的写生并非我们现今对景物的描绘和勾勒,古人写生乃是“写”其“生气”,观察物象的不同生命特征和生活规律,并把其与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经历相结合,用心描绘其形态以表达其意向。在历代经典作品中留存各种形式的写生图卷和折枝图卷,如黄筌《写生珍禽图》、赵昌《写生蛱蝶图》、赵昌《写生杏花图》、钱选《八花图卷》、法常《写生卷》等。通过上述作品可以看出古人在绘画中对写生的重视,在北宋写实性理念的要求下,画师对鸟禽和昆虫,亦要表现其灵动、自然、传神的造型姿态。
笔墨浓淡相兼,不仅表现出鸟禽不同的羽毛质感,而且体现了鸟形动态。一)鸟首《写生珍禽图》中描绘的鸟禽种类众多,在这十二段作品中有十种不同的鸟禽又有着不同的体态、动态以及质感,在笔墨语言上就需要墨色浓淡的变粗细的差异,方可达到不同鸟禽形态。第一段中领雀嘴鹎(图 1-1-4)(图 1-1-5),鸟首嘴下方白色毛羽,运用白与眼后、头顶黑羽区分,颈部大面积环形白羽虚接留白,整体落墨依鸟首其是眼神的处理,浓墨勾勒圆形瞳孔,淡墨的妙用使得眼睛球体形状的突出微的处理使得眼睛在宣纸上表现得自然传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洗出徐熙落墨花”考释——兼谈徐熙的画法[J]. 陈传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博士论文
[1]墨花墨禽演变之源流探析及其审美价值再挖掘[D]. 赵少俨.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2]所知与所见:宋徽宗《五色鹦鹉图》考及宋画翎毛考证[D]. 周高宇.中国美术学院 2016
[3]传统水墨花鸟画之源流与缘变阐幽抉微[D]. 韩璐.中国美术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386668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宋赵佶《四禽图》于非闇先生在《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图1-1-2)道:“画法生动鸟之喙爪、竹之枝叶非宋人以后人所能仿佛,当为徽宗得意之品
题杏苑春声、熏风鸟语、薝匐栖禽、蕣花笑日、碧玉双栖、淇园风暖、白头高节、翠篠喧晴、疏枝唤雨、古翠娇红、原上和鸣、乐意相关。作品之中十二段包含领雀嘴鹎、画眉、灰喜鹊、戴胜、麻雀、白眉鹀、白头鹎(白头翁)、珠颈斑鸠、小太平鸟、百灵。十二段所绘的鸟禽神态各异、造型灵动,动静如生。赵佶对鸟禽特征观察极为仔细,如卷中灰喜鹊一段,其腹部的浅色覆羽覆盖在深色飞羽之上的细节亦清晰可见。古人绘画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造化”亦可以理解成写生,北宋时期的写生并非我们现今对景物的描绘和勾勒,古人写生乃是“写”其“生气”,观察物象的不同生命特征和生活规律,并把其与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经历相结合,用心描绘其形态以表达其意向。在历代经典作品中留存各种形式的写生图卷和折枝图卷,如黄筌《写生珍禽图》、赵昌《写生蛱蝶图》、赵昌《写生杏花图》、钱选《八花图卷》、法常《写生卷》等。通过上述作品可以看出古人在绘画中对写生的重视,在北宋写实性理念的要求下,画师对鸟禽和昆虫,亦要表现其灵动、自然、传神的造型姿态。
笔墨浓淡相兼,不仅表现出鸟禽不同的羽毛质感,而且体现了鸟形动态。一)鸟首《写生珍禽图》中描绘的鸟禽种类众多,在这十二段作品中有十种不同的鸟禽又有着不同的体态、动态以及质感,在笔墨语言上就需要墨色浓淡的变粗细的差异,方可达到不同鸟禽形态。第一段中领雀嘴鹎(图 1-1-4)(图 1-1-5),鸟首嘴下方白色毛羽,运用白与眼后、头顶黑羽区分,颈部大面积环形白羽虚接留白,整体落墨依鸟首其是眼神的处理,浓墨勾勒圆形瞳孔,淡墨的妙用使得眼睛球体形状的突出微的处理使得眼睛在宣纸上表现得自然传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洗出徐熙落墨花”考释——兼谈徐熙的画法[J]. 陈传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博士论文
[1]墨花墨禽演变之源流探析及其审美价值再挖掘[D]. 赵少俨.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2]所知与所见:宋徽宗《五色鹦鹉图》考及宋画翎毛考证[D]. 周高宇.中国美术学院 2016
[3]传统水墨花鸟画之源流与缘变阐幽抉微[D]. 韩璐.中国美术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386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8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