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1-09-08 16:07
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两者的互动同构,使原来依附于民俗传统的手工艺品从原生文化环境中被剥离出来,其仪式性、符号性、生产性、民俗性等事象被不同社会机制重新建构,人与"物"之间的多种价值勾连发生演变。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例,可以从其创作依据与符号解读、民俗"遗产化"、民俗传统的"凭借"性质与本真性以及非遗话语与民俗传统的互惠等角度,运用艺术人类学研究范式,探寻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互动同构过程中灶王年画的文化裂变动因、社会功能分化以及艺术边界重建,进而对仪式类图像在非遗语境中的文化再生产进行解读。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民俗传统的仪式图像
二、从民俗到“遗产”:被构建的“陌生化”
三、民俗传统的“凭借”依据与本真性
四、非遗话语与民俗传统的互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J]. 刁统菊,骆晨茜. 东方论坛. 2019(06)
[2]另一种生活技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常生活逻辑[J]. 韩顺法,刘倩. 民俗研究. 2019(02)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反思[J]. 高忠严,张琬容.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性:时间与民俗传统的遗产化[J]. 彭牧.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4)
[5]民俗学的研究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邢莉. 民族艺术. 2017(02)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J]. 张士闪. 思想战线. 2017(01)
[7]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现状与问题[J]. 周星. 美术观察. 2016(06)
[8]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 张士闪,邓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1)
[9]学术运动对于常规科学的负面影响——兼谈民俗学家在非遗保护运动中的学术担当[J]. 施爱东.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3)
[10]试论灶王图像的内涵——以潍县年画中的灶王图像为例[J]. 刘少牛. 装饰. 2008(04)
硕士论文
[1]齐鲁杨家埠年画灶王形象研究[D]. 郑倩倩.江南大学 2015
[2]试论灶神传说及相关习俗[D]. 谭晓娟.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1082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民俗传统的仪式图像
二、从民俗到“遗产”:被构建的“陌生化”
三、民俗传统的“凭借”依据与本真性
四、非遗话语与民俗传统的互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J]. 刁统菊,骆晨茜. 东方论坛. 2019(06)
[2]另一种生活技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常生活逻辑[J]. 韩顺法,刘倩. 民俗研究. 2019(02)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反思[J]. 高忠严,张琬容.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性:时间与民俗传统的遗产化[J]. 彭牧.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4)
[5]民俗学的研究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邢莉. 民族艺术. 2017(02)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J]. 张士闪. 思想战线. 2017(01)
[7]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现状与问题[J]. 周星. 美术观察. 2016(06)
[8]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 张士闪,邓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1)
[9]学术运动对于常规科学的负面影响——兼谈民俗学家在非遗保护运动中的学术担当[J]. 施爱东.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3)
[10]试论灶王图像的内涵——以潍县年画中的灶王图像为例[J]. 刘少牛. 装饰. 2008(04)
硕士论文
[1]齐鲁杨家埠年画灶王形象研究[D]. 郑倩倩.江南大学 2015
[2]试论灶神传说及相关习俗[D]. 谭晓娟.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1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910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