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的杜甫情结 ——从《杜甫诗意图百开册》读陆俨少山水画诗境美
发布时间:2021-10-08 00:35
陆俨少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山水画大师,善于发挥用笔效能,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作为支撑,加之抗战期间,国破家亡、流寓西南的经历与杜甫相同,便是《杜甫诗意图百开册》得以完成的先决条件。但在看似巧合的经历之下,陆俨少内心有着更为深刻的“杜甫情结”作为其艺术生命的支撑。本文通过对陆俨少与杜甫内在主观性情,与外在客观经历的两方面对比研究,探查陆俨少“杜甫情结”形成的个人、社会及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杜甫诗意图百开册》为典型,梳理陆俨少“杜甫情结”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其作品的整体把握与对个别册页的具体分析,解读陆俨少绘画风格的转变历程,探讨陆俨少在作品中对杜甫诗意的发挥,及高超的诗画转换能力。以“诗境”说为契合点,品读陆俨少山水画中“景”、“情”、“意”的生动展现,在百幅作品营造的诗境美中,致敬陆俨少对艺术的坚持与执着。“杜甫情结”贯穿着陆俨少艺术生涯的始末,渗透进陆俨少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诗歌创作的韵律,还是山水画创作题材,无不沾染着浓郁的杜甫情愫。因此研究陆俨少的“杜甫情结”不仅是对其艺术风格成因的探究,更是对陆俨少一生经历的全局把控。以对陆俨少“杜甫情结”的研究,...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嘉定南翔老街来源:李仲芳《陆俨少传记》P4
便想争得父亲同意一同去上海美专。但是他父亲并没画也应该多读书。陆俨少后来的“十分功夫”说,其中四分分写字。在其艺术生涯中读书从来都是重中之重,这离不开文人画家中的一员,正是在这种颇具传统意识的家庭教育与。十二岁时,陆俨少转入离家一里多路的翔公小学读书,路程有意让陆俨少寄宿在学校,目的是锻炼其自理能力,为将来备7。可见陆父对其择校早有选择,而这个选择等于将陆俨少”的站台,虽然今后的路途还要自己去奔波,但是起点与方四岁那年,陆俨少高小毕业,来到了父亲为其选择的上海澄时校长是曹慕管,他主张读经复古,每年指定学生自学一部,的
便用铅笔之”等不意侮辱自己,便将此事告诉了镇上的地俨少并没有受到什么责难。父亲得知此告诫说:“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颇大,就在此后取“骫骳楼”的斋名,“己收敛性格,多些委婉圆转的习性。如果能就此改过,也便不能称其为性吴湖帆的画在当时名满天下,与陆俨少吴湖帆的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种狂傲之态,与青年时的杜甫是何等的能力的自信。陆俨少曾说过:“我一生什人的。”图 1-3 青年时的陆俨少来源:李仲芳《陆俨少传记》P2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人“诗境”说考释[J]. 陈伯海. 文学遗产. 2013(06)
[2]试论杜甫的“乾坤”情怀[J]. 潘殊闲. 杜甫研究学刊. 2011(01)
[3]返虚入浑 亦真亦幻——陆俨少山水画分期风格探究[J]. 舒士俊. 荣宝斋. 2009(05)
[4]陆俨少的古典修养[J]. 郎绍君. 文艺研究. 2008(11)
[5]陆俨少的绘画[J]. 郎绍君. 新美术. 2008(04)
[6]野:杜甫诗境与心境[J]. 张海沙.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硕士论文
[1]杜甫自然情怀研究[D]. 孙新潮.西南大学 2014
[2]陆俨少山水画风格成因研究[D]. 王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3]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巨册》研究[D]. 宋珮.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423085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嘉定南翔老街来源:李仲芳《陆俨少传记》P4
便想争得父亲同意一同去上海美专。但是他父亲并没画也应该多读书。陆俨少后来的“十分功夫”说,其中四分分写字。在其艺术生涯中读书从来都是重中之重,这离不开文人画家中的一员,正是在这种颇具传统意识的家庭教育与。十二岁时,陆俨少转入离家一里多路的翔公小学读书,路程有意让陆俨少寄宿在学校,目的是锻炼其自理能力,为将来备7。可见陆父对其择校早有选择,而这个选择等于将陆俨少”的站台,虽然今后的路途还要自己去奔波,但是起点与方四岁那年,陆俨少高小毕业,来到了父亲为其选择的上海澄时校长是曹慕管,他主张读经复古,每年指定学生自学一部,的
便用铅笔之”等不意侮辱自己,便将此事告诉了镇上的地俨少并没有受到什么责难。父亲得知此告诫说:“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颇大,就在此后取“骫骳楼”的斋名,“己收敛性格,多些委婉圆转的习性。如果能就此改过,也便不能称其为性吴湖帆的画在当时名满天下,与陆俨少吴湖帆的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种狂傲之态,与青年时的杜甫是何等的能力的自信。陆俨少曾说过:“我一生什人的。”图 1-3 青年时的陆俨少来源:李仲芳《陆俨少传记》P2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人“诗境”说考释[J]. 陈伯海. 文学遗产. 2013(06)
[2]试论杜甫的“乾坤”情怀[J]. 潘殊闲. 杜甫研究学刊. 2011(01)
[3]返虚入浑 亦真亦幻——陆俨少山水画分期风格探究[J]. 舒士俊. 荣宝斋. 2009(05)
[4]陆俨少的古典修养[J]. 郎绍君. 文艺研究. 2008(11)
[5]陆俨少的绘画[J]. 郎绍君. 新美术. 2008(04)
[6]野:杜甫诗境与心境[J]. 张海沙.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硕士论文
[1]杜甫自然情怀研究[D]. 孙新潮.西南大学 2014
[2]陆俨少山水画风格成因研究[D]. 王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3]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巨册》研究[D]. 宋珮.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423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2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