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在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应用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09:43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学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在青春期阶段的意义不尽深远。现代美术,逐步演化为提示眼睛与外界沟通的可能性,并提醒人们不再用概念束缚眼睛,捆绑自己观看的角度与可能。新生代学子们审美观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他们的心理要求已不再是存在于脑海中的现有框架,不再固守教条。于是,探索更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美术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加之,新的美术教育理论的出现,也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罗恩菲尔德创造力与心智成长的理论、阿恩海姆视觉思维理论,美术治疗理论等。本文主要针对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特征结合以上美术教育理论以及美术治疗理论研究的成果,对青春期美术教育如何更适合学生成长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做出分析和研究。在原有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青春期如何展开具体的教学更趋于合理化应用的建设,尝试新的探索。并对近年来研究青春期美术教育的实践案例以及美术治疗应用与实践的案例做出理论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青春期美术教学做出尝试性的个人设想。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提出的目的
1.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青春期阶段美术教育的现状研究
2.1 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特征
2.1.1 青春期概念的界定
2.1.2 青春期心理特征
2.2 青春期教育与美术教育的交融点
2.2.1 青春期教育
2.2.2 美术教育
2.2.3 青春期和美术教育之间的联系
2.3 青春期阶段美术教学的现状研究
3 美术行为对青少年教育的整体价值
3.1 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智力发展的作用
3.2 美术欣赏和实践对青少年构建社会意识的作用
3.2.1. 通过美术文化的传播了解社会和历史
3.2.2. 在美术作品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个人意识
3.3 美术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3.3.1 审美对心理愉悦的教育价值
3.3.2 美术治疗对心理的平衡作用
3.4 美术教育对促进青少年形成独立人格所发挥的作用
3.4.1 教育的本质决定艺术教育与人的独立人格形成的关系
3.4.2 美术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独特作用
4. 青春期开展美术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及个人设想
4.1 青春期开展美术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
4.1.1 创造力与心智成长的理论分析
4.1.2 艺术与视觉思维的理论分析
4.1.3 美术治疗的理论分析
4.2 实践案例分析
4.3 个人设想
4.3.1 美术与青春期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3.2 美术教学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整合教学理念
4.3.3 青春期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发展的个人修养
5.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春期转型与心理健康[J]. 陶芳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11)
[2]青少年成长与心理教育[J]. 李玉英.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3]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思考[J]. 谢洁平. 教育导刊. 1997(04)
[4]美国青少年性教育进展[J]. 陆焯平.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1996(03)
本文编号:3504784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提出的目的
1.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青春期阶段美术教育的现状研究
2.1 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特征
2.1.1 青春期概念的界定
2.1.2 青春期心理特征
2.2 青春期教育与美术教育的交融点
2.2.1 青春期教育
2.2.2 美术教育
2.2.3 青春期和美术教育之间的联系
2.3 青春期阶段美术教学的现状研究
3 美术行为对青少年教育的整体价值
3.1 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智力发展的作用
3.2 美术欣赏和实践对青少年构建社会意识的作用
3.2.1. 通过美术文化的传播了解社会和历史
3.2.2. 在美术作品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个人意识
3.3 美术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3.3.1 审美对心理愉悦的教育价值
3.3.2 美术治疗对心理的平衡作用
3.4 美术教育对促进青少年形成独立人格所发挥的作用
3.4.1 教育的本质决定艺术教育与人的独立人格形成的关系
3.4.2 美术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独特作用
4. 青春期开展美术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及个人设想
4.1 青春期开展美术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
4.1.1 创造力与心智成长的理论分析
4.1.2 艺术与视觉思维的理论分析
4.1.3 美术治疗的理论分析
4.2 实践案例分析
4.3 个人设想
4.3.1 美术与青春期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3.2 美术教学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整合教学理念
4.3.3 青春期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发展的个人修养
5.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春期转型与心理健康[J]. 陶芳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11)
[2]青少年成长与心理教育[J]. 李玉英.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3]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思考[J]. 谢洁平. 教育导刊. 1997(04)
[4]美国青少年性教育进展[J]. 陆焯平.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1996(03)
本文编号:3504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0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