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与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03:58
本文以顾恺之与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对比为主要对象,以比较研究为主要方法,对顾恺之与波提切利两位艺术家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与《维纳斯的诞生》、《春》以及波提切利的故事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顾恺之与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两位艺术家所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及审美倾向,还可以了解到艺术家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美。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创新点。第二章梳理了顾恺之与波提切利绘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及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来源;来源部分包括对文本转译为图像以及女性人物图像自身的积累演变。第三章主要是创作观念的差异对两位艺术家进行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对两位艺术家都共同使用的绘画形式语言“线条”的对比分析;以及顾恺之与波提切利绘画中的构图对比等重点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对顾恺之与波提切利绘画中女性人物审美倾向的重点比较,一是两个跨时空背景中西方艺术家对女性美的追求;二是对顾恺之与波提切利绘画中女性美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是总结概括顾恺之与波提切利两位艺术家绘画中女...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凤仕女图》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顾恺之与波提切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女性形象来源14的祈祷画。图2-1《龙凤仕女图》图2-2《求仙见西王母图》之后的秦汉时期出现大量女性人物绘画,多数表现为女性的道德榜样说教类型。故事画中“寻觅”这一主题,在中国历史上2—3世纪成为画像艺术中的重要契机。如四川南溪出土的一具石棺上的一通狭长故事画《求仙见西王母图》公元2—3世纪,见图2-2所示。因此在6世纪,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出现之前,汉代艺术家已经发展出多种图画图像,来表现女性人物以及人们对她的寻觅。这时期的壁画构图多数是从右到左展开的场景,但并没有《洛神赋图》的连续性山水空间。“大量证据表明中国艺术在5世纪与6世纪之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强烈的刺激出新的艺术兴趣”。8这些在文艺界的变化有佛教艺术的传入传播、道教艺术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参与的艺术传作:书法、绘画与文学的结合等等。也正是在这个文艺融合的时期,中国的人物绘画发展出用眼神交流的欲望。这是这时期绘画中新出现的形象,并且出现在多种类型的叙事画中。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个性在不断完善与升华。下面笔者将从作品的文字转译成图像,以及图像作品自身的积累演变两个方向来进行讨论。在顾恺之的这三张后世临摹作品中,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其次是图像的相关文字描述都出现在图像中,最后这三张作品都是通过把文学作品中抽象的文字描述转译成具体的图像。相关附图见附录A顾恺之的作品年表。与顾恺之作品中图像相关的文学作品素材,《女史箴图》是根据张华《女史箴》一文所创作的作品。原图包括十二段画,每一个画面以一段抄录的箴文开始,文字与附图相结合构成每一个完整的片段画面。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顾恺之与波提切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女性形象来源16居匠心,是世界上一流的画家,是一名民富其实的艺术天才,也是欧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线型语言设计师”9。笔者已经把波提切利的作品整理在论文的附件B波提切利年表,以及波提切利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图片汇总表,本文主要讨论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春》以及一系列带圣母形象与现实题材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波提切利作品中女性形象主要有三大类,圣母、维纳斯女神、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波提切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与《春》是美第奇家族的一位富有的成员委托他为其乡村别墅作画。在那时的文艺复兴一般委托人会先向画家讲解维纳斯是如何从海里走出来的场景,维纳斯女神的出生是神奇且神秘的象征。通过她,神对美的启示才传到人间。波提切利的人物看起来立体感不那么强,比例也不像马萨乔的人物那么准确,但他构图中人物的动作优雅,线条具有韵律。使人想起安杰利科修士的哥特式传统,如图2-3所示,甚至与法国金匠的雕塑作品异曲同工如《圣母和圣婴》见图1-3,约1324—1339年以及西莫内.马丁尼的《圣母领报》见图2-4所示。体态轻柔、衣饰飘落的作品。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除了维纳斯以外,出现得比较多的是圣母玛丽亚,圣母玛丽亚的图像在中世纪壁画中大量存在,只是波提切利的圣母更具亲切感,其次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人物。图2-3安吉利科《受胎告知》图2-4西内莫.马丁尼《圣母领报》9[英]朱利亚.玛利.波提切利画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5页。
本文编号:3510889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凤仕女图》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顾恺之与波提切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女性形象来源14的祈祷画。图2-1《龙凤仕女图》图2-2《求仙见西王母图》之后的秦汉时期出现大量女性人物绘画,多数表现为女性的道德榜样说教类型。故事画中“寻觅”这一主题,在中国历史上2—3世纪成为画像艺术中的重要契机。如四川南溪出土的一具石棺上的一通狭长故事画《求仙见西王母图》公元2—3世纪,见图2-2所示。因此在6世纪,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出现之前,汉代艺术家已经发展出多种图画图像,来表现女性人物以及人们对她的寻觅。这时期的壁画构图多数是从右到左展开的场景,但并没有《洛神赋图》的连续性山水空间。“大量证据表明中国艺术在5世纪与6世纪之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强烈的刺激出新的艺术兴趣”。8这些在文艺界的变化有佛教艺术的传入传播、道教艺术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参与的艺术传作:书法、绘画与文学的结合等等。也正是在这个文艺融合的时期,中国的人物绘画发展出用眼神交流的欲望。这是这时期绘画中新出现的形象,并且出现在多种类型的叙事画中。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个性在不断完善与升华。下面笔者将从作品的文字转译成图像,以及图像作品自身的积累演变两个方向来进行讨论。在顾恺之的这三张后世临摹作品中,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其次是图像的相关文字描述都出现在图像中,最后这三张作品都是通过把文学作品中抽象的文字描述转译成具体的图像。相关附图见附录A顾恺之的作品年表。与顾恺之作品中图像相关的文学作品素材,《女史箴图》是根据张华《女史箴》一文所创作的作品。原图包括十二段画,每一个画面以一段抄录的箴文开始,文字与附图相结合构成每一个完整的片段画面。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顾恺之与波提切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女性形象来源16居匠心,是世界上一流的画家,是一名民富其实的艺术天才,也是欧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线型语言设计师”9。笔者已经把波提切利的作品整理在论文的附件B波提切利年表,以及波提切利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图片汇总表,本文主要讨论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春》以及一系列带圣母形象与现实题材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波提切利作品中女性形象主要有三大类,圣母、维纳斯女神、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波提切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与《春》是美第奇家族的一位富有的成员委托他为其乡村别墅作画。在那时的文艺复兴一般委托人会先向画家讲解维纳斯是如何从海里走出来的场景,维纳斯女神的出生是神奇且神秘的象征。通过她,神对美的启示才传到人间。波提切利的人物看起来立体感不那么强,比例也不像马萨乔的人物那么准确,但他构图中人物的动作优雅,线条具有韵律。使人想起安杰利科修士的哥特式传统,如图2-3所示,甚至与法国金匠的雕塑作品异曲同工如《圣母和圣婴》见图1-3,约1324—1339年以及西莫内.马丁尼的《圣母领报》见图2-4所示。体态轻柔、衣饰飘落的作品。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除了维纳斯以外,出现得比较多的是圣母玛丽亚,圣母玛丽亚的图像在中世纪壁画中大量存在,只是波提切利的圣母更具亲切感,其次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人物。图2-3安吉利科《受胎告知》图2-4西内莫.马丁尼《圣母领报》9[英]朱利亚.玛利.波提切利画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5页。
本文编号:3510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108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