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师友与夫妻:法式善《桂馨图》及其题跋中的多重隐喻与人际网络
发布时间:2021-11-22 18:20
本文以乾嘉诗人法式善为其子桂馨征绘的几幅别号图《桂馨图》(或称《桂花图》《桂枝图》)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图像在桂馨不同人生阶段中的意义转变及其所体现的人际网络。《桂馨图》不仅是对"桂馨"名号来源与意义的图解,在其出生、中举到缔结姻亲之时,也都承载着长辈的祝福与期望。其图绘与题咏囊括了众多人际关系,为桂馨未来的发展与扬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对法式善桂馨父子意义重大。另外,对于闺阁诗、书、画家而言,《桂馨图》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现翰墨才情的平台。不仅图像是由女画家林颀、介文夫人等人所绘,在图后的题咏中,曹贞秀、陈嫦笙等精通诗文书画的才女也积极参与其中,说明闺阁绘画已经不再深藏闺中,而是走向自由开放。并且,在绘画与题咏的过程中,几对夫妻琴瑟和鸣、伉俪情深,令后来的题跋者欣羡不已,也反映了乾嘉时期士人对于闺中才情的欣赏。
【文章来源】:艺术工作.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清]林颀《桂馨图》,纸本设色,纵20厘米,横54厘米,1793年,北京瀚海2015年春季拍品[23]
罗聘在题记中称,法式善出自翁方纲门下,画家自己是翁方纲老友,因此知晓翁方纲的小字与桂馨相似,他作此图是待“他日嗣君声名远播,亦如今日之太老师(即法式善之师翁方纲,笔者注)也,书记数语,以预卜云”。[8]根据沈津《翁方纲年谱》,翁方纲除字正三,号覃溪、忠叙之外,还有其他字号,如:“字叙彝(父执孟颖仙先生命之)、小名魁(父命小名,父母皆以魁呼之)、大魁(祖母呼之)、桂麟(干爹李公命之)、天保(又拜父执贾国璿为干爹,贾氏命之)、增寿(又拜宏善寺僧为师,僧命之)、汤饼册(先生婿王宗诚寿先生诗,自注云:太岳父有手书,小名汤饼册)。”[9]罗聘此题将桂馨与翁方纲联系起来,又为其名之由来增加了一层寓意。翁方纲题跋《贺梧门生子即书于两峰所作桂枝帧子》中又因“桂馨”之名提及令一段玉堂因缘:翁方纲于己亥(1779)典试江南,录得钱棨、陈廷庆等人。[10]陈廷庆名桂堂,己酉(1789)典山东乡试,录得桂馥,因此翁方纲作“桂堂果许桂升堂”之句,实为提携后进、学子人才代代相续之意。[11]翁方纲在题诗中回忆称,十年前他曾以父亲手书小名汤饼册子请桂馥题跋,如今又以罗聘此幅《桂枝图》属桂馥题跋,以庆贺桂馨的出生。1795年,桂馥在此图上题诗三首,其中不仅提及与桂馨“锡名受姓偶同声”的缘分,且回应了翁方纲“小门生又添诗轴,未谷题来话更长”的延请:“一字传来汤饼册,门生门下见门生”。另外,彼时恰逢黄易(1744—1802)以“桂”字桐印相赠,桂馥还于诗中述及此事:“桂字铜章小篆文,是名是姓却难分,柤(又作只)今摩得石麟顶,认作合同补旧闻。”[12]翁方纲也有《秋盦得桂字古铜小印以赠未谷来索诗》以纪之。[13]因此可见,罗聘此图虽然是为法式善、桂馨父子所绘,却也成为了翁方纲、桂馥、黄易等人交游往来的见证。图2[清]林颀《桂馨图》,纸本设色,纵20厘米,横54厘米,1793年,北京瀚海2015年春季拍品[23]
介文夫人姓萨克达,字介文,自号观生阁主人,满洲正白旗人。《历代画史汇传》记载其:“幼时画蝶栩栩欲生,摹古山水能得其妙。发见瑛梦禅居士指画,遂悟其旨,山水人物花木虫鸟无一不精。盈丈者运指继以运掌,一日可作数幅。纤细者用甲写形逼肖。工书。”[46]法式善曾题介文夫人画梅曰:“江上寒梅趁晴开,春风送影上瑶台。他年调鼎安天下,要费闺中燮理才。”[47]桂花与杏花都含有吉祥寓意,“杏园”乃新科进士冶游之地,明谢环(1346—1430)即有《杏园雅集图》描绘内阁大臣杏园聚会的场景。此卷乃继罗聘《桂枝图》、林颀《桂馨图》之后的第三幅为桂馨所绘的图像,前两者乃画于桂馨出生之年,此图则专为庆贺其中举所画,惜已不存。根据法式善题诗,此画后英和作有跋语,法式善题诗三首于纸尾,并请桂馨的考官朱理、陈希曾(1766—1816)和诗,兼呈英和。[48]是年桂馨原配那彦成之女章佳氏病故,次年,即嘉庆十六年(1811)桂馨会试中式,续娶英和长女索绰络氏。[49]介文夫人此画作于这一时期,除奖掖后辈外,在两家缔结姻亲的过程中,想必也在某种程度上有过推动作用。章佳氏与索绰络氏皆为翰林、八旗世家大族之女,因此法式善为李彦章(1794—1836)题《薇垣归娶图》时曾提及:“惭愧吾儿年十八,玉堂两度议朱陈。”[50]以图像纪念婚约之举常有之,翁方纲便曾因幼子翁树崐与东邻李氏缔婚,而请吴缯作《并蒂莲图》以纪之:“辛酉(1801年)之秋,李氏爱莲堂花作并蒂,其冬予四儿树崐缔婚焉,因属中州吴翰林缯为图,诸君子咏之。”(翁方纲《并蒂莲图记》)[51]此事亦在林颀《桂馨图卷》后题跋中被提及。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赵怀玉与清中叶词坛[D]. 孔德洁.安徽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12217
【文章来源】:艺术工作.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清]林颀《桂馨图》,纸本设色,纵20厘米,横54厘米,1793年,北京瀚海2015年春季拍品[23]
罗聘在题记中称,法式善出自翁方纲门下,画家自己是翁方纲老友,因此知晓翁方纲的小字与桂馨相似,他作此图是待“他日嗣君声名远播,亦如今日之太老师(即法式善之师翁方纲,笔者注)也,书记数语,以预卜云”。[8]根据沈津《翁方纲年谱》,翁方纲除字正三,号覃溪、忠叙之外,还有其他字号,如:“字叙彝(父执孟颖仙先生命之)、小名魁(父命小名,父母皆以魁呼之)、大魁(祖母呼之)、桂麟(干爹李公命之)、天保(又拜父执贾国璿为干爹,贾氏命之)、增寿(又拜宏善寺僧为师,僧命之)、汤饼册(先生婿王宗诚寿先生诗,自注云:太岳父有手书,小名汤饼册)。”[9]罗聘此题将桂馨与翁方纲联系起来,又为其名之由来增加了一层寓意。翁方纲题跋《贺梧门生子即书于两峰所作桂枝帧子》中又因“桂馨”之名提及令一段玉堂因缘:翁方纲于己亥(1779)典试江南,录得钱棨、陈廷庆等人。[10]陈廷庆名桂堂,己酉(1789)典山东乡试,录得桂馥,因此翁方纲作“桂堂果许桂升堂”之句,实为提携后进、学子人才代代相续之意。[11]翁方纲在题诗中回忆称,十年前他曾以父亲手书小名汤饼册子请桂馥题跋,如今又以罗聘此幅《桂枝图》属桂馥题跋,以庆贺桂馨的出生。1795年,桂馥在此图上题诗三首,其中不仅提及与桂馨“锡名受姓偶同声”的缘分,且回应了翁方纲“小门生又添诗轴,未谷题来话更长”的延请:“一字传来汤饼册,门生门下见门生”。另外,彼时恰逢黄易(1744—1802)以“桂”字桐印相赠,桂馥还于诗中述及此事:“桂字铜章小篆文,是名是姓却难分,柤(又作只)今摩得石麟顶,认作合同补旧闻。”[12]翁方纲也有《秋盦得桂字古铜小印以赠未谷来索诗》以纪之。[13]因此可见,罗聘此图虽然是为法式善、桂馨父子所绘,却也成为了翁方纲、桂馥、黄易等人交游往来的见证。图2[清]林颀《桂馨图》,纸本设色,纵20厘米,横54厘米,1793年,北京瀚海2015年春季拍品[23]
介文夫人姓萨克达,字介文,自号观生阁主人,满洲正白旗人。《历代画史汇传》记载其:“幼时画蝶栩栩欲生,摹古山水能得其妙。发见瑛梦禅居士指画,遂悟其旨,山水人物花木虫鸟无一不精。盈丈者运指继以运掌,一日可作数幅。纤细者用甲写形逼肖。工书。”[46]法式善曾题介文夫人画梅曰:“江上寒梅趁晴开,春风送影上瑶台。他年调鼎安天下,要费闺中燮理才。”[47]桂花与杏花都含有吉祥寓意,“杏园”乃新科进士冶游之地,明谢环(1346—1430)即有《杏园雅集图》描绘内阁大臣杏园聚会的场景。此卷乃继罗聘《桂枝图》、林颀《桂馨图》之后的第三幅为桂馨所绘的图像,前两者乃画于桂馨出生之年,此图则专为庆贺其中举所画,惜已不存。根据法式善题诗,此画后英和作有跋语,法式善题诗三首于纸尾,并请桂馨的考官朱理、陈希曾(1766—1816)和诗,兼呈英和。[48]是年桂馨原配那彦成之女章佳氏病故,次年,即嘉庆十六年(1811)桂馨会试中式,续娶英和长女索绰络氏。[49]介文夫人此画作于这一时期,除奖掖后辈外,在两家缔结姻亲的过程中,想必也在某种程度上有过推动作用。章佳氏与索绰络氏皆为翰林、八旗世家大族之女,因此法式善为李彦章(1794—1836)题《薇垣归娶图》时曾提及:“惭愧吾儿年十八,玉堂两度议朱陈。”[50]以图像纪念婚约之举常有之,翁方纲便曾因幼子翁树崐与东邻李氏缔婚,而请吴缯作《并蒂莲图》以纪之:“辛酉(1801年)之秋,李氏爱莲堂花作并蒂,其冬予四儿树崐缔婚焉,因属中州吴翰林缯为图,诸君子咏之。”(翁方纲《并蒂莲图记》)[51]此事亦在林颀《桂馨图卷》后题跋中被提及。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赵怀玉与清中叶词坛[D]. 孔德洁.安徽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12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1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