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与中国山水画创作之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02:13
“遇于目,感于心,传之手而为象”,画“由心目成”,这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总原则和规律。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画家神思徜徉,以总体上把握自然山川的生机和神韵,实现审美主体的主客融化、物我和一,心中呈现心物相照,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然后通过物质手段转化为艺术形象,画面上的形象由于熔铸了画家情思而不再属于天地自然界,但又得山川的本质属性,这样整个画面便有了审美主客体浑化和一之美。“神思”的过程是处理心物关系的过程,也是山水画创作中审美意象的选择和确立与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它揭示了中国山水画家的创作过程中及其复杂的心理活动。探求、研究这一过程对于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追根溯源,从“神思”概念的提出出发,对它的内涵演变以及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进行论述,寻绎“神思”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渊源以及其发展、作用的基本脉络,理清其逻辑走向和作用层面。其次,着重以中国山水画的线条表现、笔墨观念、空间处理及意境的表现为基点论述了“神思”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以贯之。“神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活动,它贯穿于山水画创作的各个环节。“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神思"历史探源
2.1 "神思"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的演变
2.2 "神思"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第三章 "神思"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以贯之
3.1 独特的空间处理
3.2 有法至无法的笔墨观念
3.3 富有生命力的线条
3.4 神思与山水画的意境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J]. 翟光华.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8)
[2]浅谈笔墨的抽象美[J]. 刘晓艳. 科技资讯. 2008(25)
[3]解析早期山水画论空间观念及影响[J]. 荆琦. 美与时代. 2008(03)
[4]庄子的“逍遥”之“游”[J]. 张文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5]“神思”的时空意义[J]. 李健.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7)
[6]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J]. 张晶.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6(01)
[7]“神思”述源[J]. 李健,薛艳. 江淮论坛. 2006(01)
[8]神思论中的艺术心理学思想[J]. 王先霈. 云梦学刊. 2005(05)
[9]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J]. 刘继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1)
[10]“游”与庄子美学的自由精神[J]. 赵国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硕士论文
[1]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虚静心态[D]. 刘传富.延边大学 2007
[2]试论中国画创作中的“以大观小”思想[D]. 魏舒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D]. 徐鸿延.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5846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神思"历史探源
2.1 "神思"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的演变
2.2 "神思"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第三章 "神思"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以贯之
3.1 独特的空间处理
3.2 有法至无法的笔墨观念
3.3 富有生命力的线条
3.4 神思与山水画的意境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J]. 翟光华.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8)
[2]浅谈笔墨的抽象美[J]. 刘晓艳. 科技资讯. 2008(25)
[3]解析早期山水画论空间观念及影响[J]. 荆琦. 美与时代. 2008(03)
[4]庄子的“逍遥”之“游”[J]. 张文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5]“神思”的时空意义[J]. 李健.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7)
[6]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J]. 张晶.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6(01)
[7]“神思”述源[J]. 李健,薛艳. 江淮论坛. 2006(01)
[8]神思论中的艺术心理学思想[J]. 王先霈. 云梦学刊. 2005(05)
[9]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J]. 刘继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1)
[10]“游”与庄子美学的自由精神[J]. 赵国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硕士论文
[1]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虚静心态[D]. 刘传富.延边大学 2007
[2]试论中国画创作中的“以大观小”思想[D]. 魏舒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D]. 徐鸿延.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5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1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