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叶渡到水绘园 ————十七世纪的江南与冒襄的艺术交往
发布时间:2023-04-03 00:56
本文题目为《从桃叶渡到水绘园:十七世纪的江南与冒襄的艺术交往》,论文主要以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为主线,试图分别从复社、女性与遗民等三个角度,以桃叶渡、影梅庵、水绘园等三处文人居所为切入点,深入考察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的艺术交往活动,旨在全面探究晚明及明末清初的社会变迁,以及文人参与艺术活动所起到的社会影响。 全文分为三章主要内容,采用社会学与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以详实、丰富的史料说明个案问题。第一章首先以介绍晚明南京桃叶渡的地理形势与城市风气为出发点,交代冒襄所处的时空环境;再通过对他早年生活经历的梳理,揭示其社会交际网络的成因;最后详细叙述复社的历史背景以及冒襄作为复社骨干成员的艺术活动,文章试图将书画与戏曲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此再现文人活动的真实面貌。第二章以女性的艺术趣味为主要讨论对象,首先交代晚明江南地区青楼文化的基本概况;进而以南京为主线,考察晚明至明末青楼女性在文人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最后以冒襄为主要关注对象,梳理他与几位青楼女性的往来活动,尤其着重考察他与董小宛的生活趣味与风雅。第三章的侧重点是清初的遗民生活,从扬州、如皋以及冒襄的水绘园入手,揭示清初江南地区遗民的生存状...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桃渡临流:复社的雅集与党争
一、秦淮河:地理形势与城市图景
二、晚明社会的文人风气与冒襄的早年交游
三、复社的清议与斗争:戏曲与书画的交往
【一】 复社形成的历史、社会背景
【二】 冒襄作为复社骨干的社会活动与艺术交往
第二章 影梅忆语:女性的趣味与风雅
一、明代江南青楼文化之概况——以南京、苏州、扬州三地为例
二、晚明青楼名妓与文人士夫之间的艺术交游——以万历前后南京秦淮旧院为例
三、影梅庵:明末清初冒襄与青楼女性的交往
【一】 冒襄与李大娘、李湘真、顾媚、范珏等人的往来
【二】 冒襄与董小宛、陈圆圆的曲折恋情
【三】 冒襄与董小宛的家居生活
【四】 甲申事变后的患难流离及《影梅庵忆语》的影响
第三章 水绘梦寻:遗民的赞助与倡和
一、扬州、如皋与水绘园
二、冒襄作为遗民的隐居生活——兼论冒襄与复明运动
【一】 文化赞助:陈维崧与冒氏家乐班
【二】 红桥倡和:王士祯与水绘园雅集
【三】 艺术收藏:冒襄晚年生活与水绘园中的女性画家
三、《同人集》与《玉山草堂雅集》
附录
附录一: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主要文人园墅
附录二:清初冒襄的艺术活动与收藏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0319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桃渡临流:复社的雅集与党争
一、秦淮河:地理形势与城市图景
二、晚明社会的文人风气与冒襄的早年交游
三、复社的清议与斗争:戏曲与书画的交往
【一】 复社形成的历史、社会背景
【二】 冒襄作为复社骨干的社会活动与艺术交往
第二章 影梅忆语:女性的趣味与风雅
一、明代江南青楼文化之概况——以南京、苏州、扬州三地为例
二、晚明青楼名妓与文人士夫之间的艺术交游——以万历前后南京秦淮旧院为例
三、影梅庵:明末清初冒襄与青楼女性的交往
【一】 冒襄与李大娘、李湘真、顾媚、范珏等人的往来
【二】 冒襄与董小宛、陈圆圆的曲折恋情
【三】 冒襄与董小宛的家居生活
【四】 甲申事变后的患难流离及《影梅庵忆语》的影响
第三章 水绘梦寻:遗民的赞助与倡和
一、扬州、如皋与水绘园
二、冒襄作为遗民的隐居生活——兼论冒襄与复明运动
【一】 文化赞助:陈维崧与冒氏家乐班
【二】 红桥倡和:王士祯与水绘园雅集
【三】 艺术收藏:冒襄晚年生活与水绘园中的女性画家
三、《同人集》与《玉山草堂雅集》
附录
附录一: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主要文人园墅
附录二:清初冒襄的艺术活动与收藏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0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8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