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画五度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8 02:19
  在中外艺术的冲撞、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中国画既有向外国艺术的输出,同时也有对外来艺术的借鉴与学习。中国画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五度较为重要而明显的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古代印度犍陀罗艺术与笈多艺术,以及萨珊波斯艺术等东渐中国广大地区,开始了中国画吸收外来艺术因素的第一次高潮。隋唐五代时期,古印度、波斯艺术等继续影响着中国画的许多方面,敦煌壁画与中亚壁画的交互影响以及中国画与摩尼教绘画的关系都记录了中国画艺术中吸收外来艺术因素的痕迹。明清时期,随着欧洲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西贸易的逐渐兴盛,开始出现了中国画吸收外来艺术影响的第二次高潮。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宫廷的西洋绘画传播、广州的外销画、以及上海徐家汇土山湾画馆、月份牌绘画、时事画报等,都记述了明至清末西洋画大规模涌入中国进而影响中国画的史实。民国时期,中国大量美术人才留学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美术的时代潮流,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成立美术专门学校、组建美术社团,改革中国美术教育、进行中国画革命与改良的论争以探讨中国画未来变革与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画吸收外来艺术影响的又一次高潮。新...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现状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基本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画五度接受外来艺术影响概述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绘画促使中国画的成熟与丰富
        2.1.1 中国画对犍陀罗、笈多艺术的吸收
        2.1.2 萨珊波斯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
    2.2 隋唐五代时期:本土的强势与外来艺术的有限渗透
        2.2.1 对魏晋借鉴西域画法的延续
        2.2.2 中亚壁画与敦煌壁画
        2.2.3 摩尼教绘画与中国画技法
    2.3 明清时期:影响的分流与各自为战
        2.3.1 西画东渐的影响与明清宫廷绘画
            2.3.1.1 利玛窦与西画东传
            2.3.1.2 龙华民等传教士与西画蔓延
            2.3.1.3 从南怀仁到郎世宁与西画的影响
        2.3.2 中西贸易与广东十三行的外销画
        2.3.3 世俗审美与上海土山湾工场、时事画报及月份牌
    2.4 民国时期:固守传统与难以抵挡的外来艺术潮流
        2.4.1 学习西方绘画的先驱与留学潮
            2.4.1.1 广东早期留学画家
            2.4.1.2 留日画家
            2.4.1.3 留欧画家
        2.4.2 新式美术教育的兴起
        2.4.3 中国画革命与改良的论争
        2.4.4 决澜社与美术社团的作用
    2.5 新中国时期:中国画多元化不可逆转
        2.5.1 西方美术理论、技法的引进与发展
        2.5.2 中国画“危机”论之争
        2.5.3 外国艺术展览在中国
第三章 历度中国画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特点分析
    3.1 历度中国画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的社会文化背景
        3.1.1 佛教传入影响下的社会文化背景
        3.1.2 西学东渐影响下的社会文化背景
        3.1.3 苏俄及美国文化艺术影响下的社会文化背景
    3.2 历度中国画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的范围与深度
        3.2.1 魏晋时期外来艺术影响的范围与深度
        3.2.2 隋唐五代时期外来艺术影响的范围与深度
        3.2.3 明清时期外来艺术影响的范围与深度
        3.2.4 民国时期外来艺术影响的范围与深度
        3.2.5 新中国时期外来艺术影响的范围与深度
第四章 中国画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终至变革的成因探讨
    4.1 社会文化因素
        4.1.1 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因素
        4.1.2 艺术思潮因素
        4.1.4 社会心理因素
    4.2 民国之前中国画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的基础铺垫
        4.2.1 宫廷贵族基础
        4.2.2 文人士族基础
        4.2.3 民间民众基础
    4.3 外来艺术传播过程中构成要素的变化
    4.4 教育体制特别是美术教育体制的变革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835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835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