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中国戏曲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7-05-23 15:04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戏曲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戏曲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劳动的舞蹈节奏,历经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及近代戏曲,伴随中华大的文化背景的发展,戏曲文化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戏曲人物画以戏曲为题材,以中国绘画形式——“笔”、“墨”技巧为手段,以中国美学思想——“气韵生动”、“虚”、“实”、“有”、“无”为创作理念的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近现代中国戏曲人物画得到广泛普及,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随着西方美学观念的输入,以写实为目的的戏曲人物画已无法满足近现代艺术家创作的需要。以林风眠、叶浅予、关良、高马得为代表的画家以戏曲为题材,从西方形式美以及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对戏曲人物画进行了创新改良,在绘画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作出大量耳目一新的以戏曲人物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戏曲人物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戏曲逐渐衰退,沉淀几千年的中国戏曲如何再次重放往日的风采,这不仅仅是保留戏曲文化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需要,通过戏曲人物画的创作,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戏曲,喜爱上戏曲,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中华文化繁盛的今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以“气韵生动”为核心,学习西方的解剖、透视、比例等优秀文化,以形式美为手段,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戏曲人物画作品,也是立志于戏曲人物画创作艺术家的任务和责任。
【关键词】:中国戏曲人物画 戏曲 人物画 传神 形式美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2
  •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2
  • 第2章 中国戏曲人物画的成因12-17
  • 2.1 历史文化的积淀12-15
  • 2.2 社会需求15-17
  • 第3章 戏曲人物画的发展历程17-26
  • 3.1 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形成及发展17-20
  • 3.2 中国戏曲人物画成熟时期20-24
  • 3.3 近现代中国戏曲人物画的状况24-26
  • 第4章 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审美特征26-34
  • 4.1 节奏的形成26-28
  • 4.2 线的艺术28-32
  • 4.3 笔墨韵味32-34
  • 第5章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启发34-40
  • 5.1 中西文化融合下的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新35-37
  • 5.2 抽象表现对戏曲人物画影响37-40
  • 第6章 中国戏曲人物画独特美学价值的思考40-46
  • 6.1 中国戏曲人物画存在的意义40-42
  • 6.2 如何进行中国戏曲人物画创作42-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堂;戏中之意 笔下之形——马得戏曲人物画艺术浅说[J];书画艺术;2002年01期

2 戴泽;;画戏如品茗 翰墨尚留香——评李文培戏曲人物画[J];中国京剧;2007年07期

3 戚赛玉;;戚赛玉戏曲人物画作品选登[J];南国红豆;2007年05期

4 郭洪海;;郭洪海水墨戏曲人物画[J];中国京剧;2008年09期

5 杨庆栋;;戏曲人物画欣赏[J];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林宜耕;;林宜耕工笔戏曲人物画作品选登[J];福建艺术;2012年02期

7 王卓然;;留法派与留日派 中国戏曲人物画的两派启蒙[J];艺术市场;2013年13期

8 马俊宏;戏曲人物画的大观园[J];当代戏剧;1999年03期

9 卢金德;;本是灿烂寄情处 程多多的戏曲人物画[J];上海戏剧;2009年06期

10 张宏旺;;中国戏曲人物画创作体会[J];中国京剧;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虹子;戏曲人物画新突破[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姜斯轶;牛星丽别具风格的戏曲人物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陈艺;戏曲人物画散论[N];美术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范昕;将稚拙发挥到极致[N];文汇报;2012年

5 ;赏读《华夏民族大观》[N];文艺报;2008年

6 鹿耀世;出版界的翰墨缘[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杨维民;出戏入画 写意人生[N];美术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艳华;笔墨酣畅写真情[N];中国改革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安璐;戏曲人物画的发展变化及它对于戏曲(京剧)的存在意义[D];中国戏曲学院;2013年

2 巴菁;论中国戏曲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括;中西融合的20世纪戏曲人物画[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周洋;画说优孟[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颖;画中有戏、形神兼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6 马然;戏画人生[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刘翠衍;常承常变 趋变求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海清;以中融西 书形写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戏曲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88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