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03:13

  本文关键词: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陶渊明《桃花源记》与中国历代文人艺术家的关联一直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他们似乎从陶渊明那里找到了人生所需要的某些文化品质:一种生活方式,徜徉于想象中的仙境;一次审美旅程,获取精神慰藉;一段人生境界,在超然与自娱中升华品格。陶渊明及其“桃花源”也因此成了中国文人心目中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山水画在中国唐宋以来的发展,无论是历史早期的仙境山水还是较晚发展成为主流的隐逸山水,都经过了“理想化”的山水形象呈现过程,“桃花源”传说根植于桃花流水的理想山水之上,恰与中国山水绘画旨趣相吻合。“桃源图”题材由此也成为中国绘画颇受欢迎的“画题”。在以“桃源图”为画题的创作演变中,历代画家不断在变化着这一题材的内容与形式,形成从“仙境山水”、“隐逸山水”再到“世俗山水”、“实地山水”的变化过程。从本质上看,这些差异的内容与形式均很好地体现了画家们对理想生活向往与现实生活的观照,是真实体验的视觉呈现。自明以来,有关“桃花源”的诗文和绘画作品大量出现,在逐步融入中国文人画家思想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至明中后期,随着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吴门画派审美风尚的嬗变,“桃花源”绘画正在突破上层阶级或贵族文人阶层限制,渐渐走向平民化,这也预示着作为曾经的精神文化符号象征的桃花源的弱化与变异。本文以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桃源仙境图》的创作背景出发,阐述社会环境对吴门画派审美风尚的影响,以期全面、准确的把握仇英绘画风格及其在吴门画派中的定位;其次,梳理“桃源图”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脉络;最后,分析仇英《桃源仙境图》的画面语言和意境表现,意在探求仇英的“桃源情结”——对安和生活的向往。概言之,通过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可以清楚窥视出明代绘画的“世俗化”倾向,从而呼应了明代绘画商品化的特征,这对我们重新认识明代绘画史,进而认识明代文化状态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桃花源” 仇英 《桃源仙境图》 理想生活 世俗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4
  • 一 选题缘起9
  • 二 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内容11-12
  • 四 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桃源仙境图》的创作背景14-23
  • 第一节 仇英生平及艺术创作14-16
  •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6-19
  • 第二节 吴门画派审美风尚的嬗变19-23
  • 第二章 关于“桃源图”的画题23-35
  • 第一节 “桃花源”与《桃花源记》23-24
  • 第二节 “桃源图”绘画24-30
  • 第三节 “桃源图”绘画在吴门画派盛行的原因30-35
  • 第三章 《桃源仙境图》的语言与结构分析35-43
  • 第一节 《桃源仙境图》的图像考察35-38
  • 第二节 《桃源仙境图》的结构分析38-41
  • 第三节 《桃源仙境图》的笔墨与设色41-43
  • 第四章 《桃源仙境图》的意境表现43-52
  • 第一节 安和之境—“山有人兮山不空”43-47
  • 第二节 空灵之境—“‘象’外之韵和‘意’外之妙”47-48
  • 第三节 融合之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桃花源”48-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水;;仇英:寄居收藏之家的传奇[J];东方艺术;2008年01期

2 马玲令;;仇英《桃源仙境图》的美学解读[J];芒种;2014年02期

3 李倍雷 ,艾伦·约翰斯顿·莱恩;苏州片中仇英作品的考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年04期

4 何振纪;;从漆工到文人画家:仇英的生平及其职业地位的变化[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赵春贵;;仇英《桃源仙境图》轴[J];文物;1979年04期

6 黄慧君;;仇英的《吹箫引凤》赏析[J];美术大观;2007年06期

7 贾关法;;仇英绘画夺取“世界冠军”之谜[J];艺术市场;2008年11期

8 张燕燕;;融合之美——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J];美与时代(下);2013年04期

9 庞志英;;仇英青绿重彩《璇玑图》四段卷[J];中国书画;2007年05期

10 黄慧君;;对王zI登把仇英列为“能品志”第四人的批判[J];当代经理人;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通讯员 廖文伟 贺驰名 记者 杨晓丽;明仇英山水画现身长沙[N];湖南日报;2005年

2 好运;仇英 古书画市场的引领者[N];中国商报;2007年

3 单国霖;仇英绘画风格之分期与演进[N];美术报;2004年

4 好运;真迹少 精品多[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董 芳;仇英巨作将现身京城[N];中国商报;2005年

6 任颖颖;别有天地非人间[N];美术报;2003年

7 郁雨;中国嘉德2007秋拍开槌在即 清宫旧藏仇英《赤壁图》卷有望刷新纪录[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高鸿;天价拍品的连锁反应[N];美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芳;仇英山水画审美趣味双重性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亚玮;仇英绘画艺术的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3 黄燕燕;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燕燕;资诸家之长,,混合而臻妙[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怀凤;从《汉宫春晓图》看项元汴的收藏对仇英画风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2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