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画中的“禅境”
发布时间:2017-05-26 11:09
本文关键词:论文人画中的“禅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文人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朝中后期社会的巨变,大量的文人开始参禅,画家把禅宗的思想引入到艺术创作中,改变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思想,甚至影响到了画中含蓄朦胧的意境表达。本文的目的和方法在于,从禅宗对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对文人画影响的角度,选择几位比较有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全面分析文人画中蕴含着“禅境”的深层原因,对文人画家作品中不同“禅境”表达的分析。全文可分如下几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禅宗的形成、特点,首先,禅宗讲究“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直观认识方法,然后,禅宗运用“顿悟”的解脱方式,来发掘人的本心。最后,禅境具有圆融的思想。第二部分:禅对传统文人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禅宗对文人画家简练、含蓄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第二,禅宗对文人画“以淡为宗”的审美情趣的影响;其三,禅对文人画中“意境”的影响。另外,禅与文人画在独创性、非理性的思维和“自性”的认识上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第三部分:通过对王维、苏轼、倪云林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发掘他们的思想受禅宗影响后对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关键性的作用,全面分析文人画中蕴含着的“禅境”。第四部分:文人画中画禅境对我的启迪和影响。
【关键词】:禅 禅宗 文人画 禅境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禅宗的形成及“禅境”思想7-12
- 第一节“禅”的意义7-8
- 第二节 禅宗的概况8-10
- 一、禅宗源起8
- 二、以心传心8-9
- 三、明心见性9-10
- 四、心下顿悟10
- 第三节 禅的圆融境界10-12
- 第二章 “禅”影响下的传统文人画12-21
- 第一节 何谓文人画12-13
- 第二节 禅对文人画的影响13-18
- 一、文人画简练、含蓄的艺术思维模式13-14
- 二、文人画“以淡为宗”的审美意趣14-15
- 三、禅对文人画影响最深的是意境说15-18
- 第三节 禅与文人画的共通之处18-21
- 一、禅的“自性论”与文人画家的“自我意识”18-19
- 二、禅与文人画共同追求的独创性19-20
- 三、思维上的非理性和超越性20-21
- 第三章 文人画中的“禅境”思想表现例说21-31
- 第一节 意境与禅境21-22
- 第二节 王维——空与寂的意境22-25
- 一、《雪溪图》之分析22-23
- 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23-24
- 三、空灵之美24-25
- 第三节 苏轼——简洁明了、气势雄强25-28
- 一、《枯木竹石图》之分析25-26
- 二、苏轼重常理的品评标准26-27
- 三、包容无碍的“圆融”之美27-28
- 第四节 倪云林——寂寞萧散、天真悠淡28-31
- 一、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渔庄秋霁图》之分析28-29
- 二、忘我之境 物我两忘29-30
- 三、禅宗思想的融入30-31
- 第四章 文人画中的“禅境”对我的启迪31-34
- 第一节 宁静淡泊的心境是画好画的前提31-32
- 第二节 天地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6
- 后记36-37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道明;禅宗审美的不二法门——顿悟[J];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文人画中的“禅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