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宋元山水画中的“屋木”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4:03

  本文关键词:宋元山水画中的“屋木”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屋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卷中极为重要的景物之一,也是画卷中主要的构成要素,是画家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心灵居所。通过有限的画面来表现无限的空间和意境,是中国古代画家的共同追求,因此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屋木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而更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欣赏者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体会画面表现的独特意境。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在画面的构图设计、笔墨语言的运用,还是物象的提炼以及意境的追求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而此时的屋木营造业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而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山水画中屋木的描绘与表现就显得更丰富、更深入。本文从宋元山水画卷入手,尤其以北宋李成、范宽和郭熙,南宋四家以及元四家的诸多作品为实例,从屋木在山水画中的表现类型、空间形态的构建、所处的位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深入剖析研究屋木在山水画中的审美追求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文章首先通过对山水画中的屋木进行界定,并与界画中的屋木相比较,从而总结归纳其在山水画卷中表现的三种类型以及它们在画卷中所起到的审美作用。其次通过对屋木在山水画中的空间形态的构建分析归纳出三种呈现形式,并对屋木在画面中对构图和画面意境营造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再次分析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文人士大夫思想和可游可居的山水意象对屋木在画面中的客观营造的影响,从而归纳出其在画面的构建布局与周围景物的关系。另外,儒道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哲学支柱,它们的某些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屋木在山水画中的构建风格。儒家的“礼乐”、“和”的思想和道家的“逸”、“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就宋元山水画中的屋木形象与审美追求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本课题以屋木为切入点,从宋元山水画的审美角度出发,研究屋木对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意境、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的影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宋元山水画中屋木形象有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理解,也充实了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研究领域,对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宋元 山水画 屋木 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第一章 山水画中“屋木”概述13-21
  • 1.1 山水画中点景“屋木”的界定13-14
  • 1.2 界画中的“屋木”形象14-15
  • 1.3 山水画中“屋木”的表现以及所蕴含的精神追求15-19
  • 1.3.1 山水画中避世隐居、净化心灵的“生活型”屋木形象15-17
  • 1.3.2 山水画中内敛含蓄、萧瑟静穆的“宗教型”屋木形象17-18
  • 1.3.3 山水画中游山玩水、陶冶情操的“赏憩型”屋木形象18-19
  • 1.4 屋木在山水画中所起到的审美价值和题材作用19-21
  • 第二章“屋木”在宋元山水画中的空间形态构建及在画面中的作用21-31
  • 2.1“屋木”在宋元山水画中的空间路径营造形式21-25
  • 2.1.1 点睛之美的“单一”形式22-23
  • 2.1.2 迂回之美的“分列”形式23-24
  • 2.1.3 错落之美的“呼应”形式24-25
  • 2.2“屋木”形象对宋元山水画画面构图的影响25-29
  • 2.3“屋木”形象对宋元山水画画面意境营造的影响29-31
  • 第三章 宋元山水画中“屋木”基址环境的客观经营31-39
  • 3.1 宋元山水画中“屋木”基址环境选择的思想渊源31-34
  • 3.1.1 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对“屋木”选址的影响31-32
  • 3.1.2 文人士大夫思想对“屋木”选址的影响32-33
  • 3.1.3 可游可居的山水意象对“屋木”选址的影响33-34
  • 3.2“屋木”在宋元山水画中的构建布局以及和周边景物的关系34-39
  • 3.2.1 依山就势,顺应地形35-36
  • 3.2.2 善于借纳,匠心独运36-37
  • 3.2.3 近水楼台,,借景而成37-39
  • 第四章 儒、道思想对宋元山水画中“屋木”构建的影响39-46
  • 4.1 儒家思想对宋元山水画中“屋木”构建的影响39-41
  • 4.1.1“礼乐”思想的渗透与影响39-40
  • 4.1.2“和”思想的引导作用40-41
  • 4.2 道家思想对宋元山水画中“屋木”构建的影响41-46
  • 4.2.1 对“逸”之意境之美的追求42-43
  • 4.2.2“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启迪作用43-46
  • 第五章 宋元山水画中的“屋木”形象与审美追求对后世的影响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惠新;赵静;邹玲;陈锐;;奥运背景下的中国人形象研究[J];对外传播;2009年04期

2 李兴阳;;“流动农民”的个人现代性与多重文化体验——新世纪乡土电视剧中的“流动农民”形象研究[J];中国电视;2014年01期

3 王利红;形象研究的意义——评鲍绍霖著《文明的憧憬》[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4 吴光辉;;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索[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1年00期

5 钟新;彭大伟;;马克林谈国家形象的塑造与解读[J];对外传播;2012年11期

6 叶小舟;;网络视频中的负面富人形象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6期

7 张苏敏;;香港媒体中的天津城市形象研究——基于“核心要素契合度比较法”的分析[J];城市;2011年07期

8 孙晓昕;;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作坊”与“学院”形象研究[J];美苑;2014年02期

9 崔建勋;;基于文脉视野的区域旅游形象研究——以河南省旅游形象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岑卓妍;;框架理论视野下中美灾难片主角形象研究[J];东南传播;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现代旅游产业形象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孙霞云 潘明 周燕华;塑造[N];中国国门时报;2012年

2 记者 叶小静;创新世界温州人文化[N];温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晓冬;天马与中国汉代雕塑艺术中马的形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杉;电视女性栏目中女性形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宛初;建国后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吴星;2008-2010年中国报纸媒体中的美国形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珏;新时期军旅剧中军嫂形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李婧;《山海经》女性鬼神形象研究与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萨日娜;关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蒙古小说的形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苏宁;近年美国情节系列剧中国人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8 杨帆;法国右翼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胡明玉;明代中后期传奇中商人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10 吕旭峰;中国当代流行文化中的“精英人物”视觉形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宋元山水画中的“屋木”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7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