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张彦远对“气韵”的新释及对后世人物画形神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12-17 21:42
  本文以唐代张彦远对谢赫“六法”之“气韵”的新释为立足点和切入点,通过论述其对“气韵”的全新解释及对后世人物画形神观的影响,尤其是对沈宗骞的“传神”理论的影响方面来说明中国人物画在“传神”问题上的演进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中国人物画创作成熟的过程,是由理论到实践,由观念到具体实施办法的过程。关于中国人物画“传神”问题早已有之。从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到唐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再到后来明清绘画理论家们总结出的一套操作性很强的人物画创作方法,也就是将“传神”这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最终落到实处的这一过程来看,中国人物画对如何做到“传神”经历了漫长的理论及实践的深化过程。也可以说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是探索人物形象如何“传神”的历史。 张彦远是在理论层面上对“气韵”进行了新的解释,而后世的实践者们从技法上真正实现了他的理论方针,使“传神”不再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悬念,从而实现了张彦远对“气韵”新释的理论价值。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比谢赫的“气韵”论更近一步突出“用笔”对“传神”的决定作用,后世的沈宗骞等人对“传神”技法的全面总结更是将形上学的“传神”落到...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东晋

图1—1: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东晋

时期的人物画“形神”观较先秦时期有了大大的“形神”观的理论前提,而且也为魏晋南北朝人。“形神”观视自我意识,加上文的觉醒,促使艺术思维和美成熟正是这一自觉的标记)。人格理想以艺术审养和艺术发展相融,所以作为自然外在的“形”完善发展。而顾恺之的“传神”说和谢赫的“气论概括,它以批....


图2—1:五牛图韩滉唐

图2—1:五牛图韩滉唐

及对后世人物画形神观的影响气,都以气为质料和动因。清代画论家布颜气之谓也。”可知骨是气的凝结或表现。朱熹。可知神也与气有关,是气的运动,变化,代画论家沈宗骞说:“凡物得天地之气以成,就在于有气无气。在此一意义上说,神就的关系的理论,从绘画造型的意义上讲,也理论一样,都是要解决绘画....


图2—2:泼墨山水王翚仿王洽

图2—2:泼墨山水王翚仿王洽

都是要解决绘画中形与神的关系艺术形象的问题。张彦远的绘画形神论基本扬。与后来某似的问题和唐代及画赞》中妙之迹,“体格精…人马分认形似的”的时候且他在其图2—1:五牛图韩滉唐


图2—3:历代帝王图(局部)

图2—3:历代帝王图(局部)

而是说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力图把对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从作品中就可看出,阎立本正是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前代画家,后来的许多批评家都注意到了阎立本人物画的这一特点。如《旧唐书》(七十七卷)说他“工于写真”。《宣和画谱》记载,唐贞观年间东蛮人入朝,阎立本在表现其“人物诡异之状”时,“莫不....



本文编号:4016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016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