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宋代人物画面部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6 23:26
  人物画作为我国起源最早的绘画品类,它受到地缘、经济、政治、哲学以及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画理念的综合作用下,中国人在绘画创作中形成了重直觉、重感情、重体验的思维方式和绘并由此构成了一套与之相符的有关形态结构、笔墨结构与形式结构的绘画语言体系。宋代是我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绘画的门类划分正式从品第走向分科,北宋《图画见闻志》人物门中已有“独工传写”条,邓椿《画继》亦有“人物传写”条等也表明肖像画在宋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出现了专职肖像画家。人物画也因当时画院的高度发展而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如果说明清是中国古代人物绘画艺术的成熟期,那么宋代就是古代人物绘画艺术的青春期。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达为人物画创作提供了的土壤,北宋的人物肖像画题材也较为活跃,除了宫廷画院画家外,民间也出现了以肖像为职业的民间画师。释道人物、宫廷贵族类型的题材是之前人物画主要的表现题材,宋代人物绘画逐渐发展到平民阶层,耕织、行旅、渔牧、婴戏、历史故事等均成为画家关注的题材。山水画在宋代发展繁盛,所以人物画的技法表现上也借鉴了山水画,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出现了水墨画法。文人思想、理学思想、禅佛思想和...

【文章页数】: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宋林庭珪、周季常《五百罗汉·应身观音》

图2-1宋林庭珪、周季常《五百罗汉·应身观音》

南宋画师林庭珪、周季常为惠安寺院绘制了《五百罗汉组图》(图2-1),其包含了大量的佛教教义与僧人生活情景,人物众多,情节繁杂,虽为佛教题材但具有风俗画与肖像画的性质,完全是当时世俗世界的变相概括。这里以《应身观音》为例来简述其人物面部特点:画中左下方手执纸笔者为周、林二位画师,正....


图2-2宋李唐《村医图》

图2-2宋李唐《村医图》

郎中行医是宋时乡村生活的一个十分常见的场景,李唐的《村医图》(图2-2)以此为创作对象来体现其中不同人物的状态。图中环境是在乡间的堤坝边,郎中侧面形象,弓腰为病人艾灸。郎中额头抬头纹隆起,鼻梁凹陷鼻头丰圆鼻孔外翻,颧骨突出,胡须工整;纹病人裸露上身骨瘦嶙峋,额头紧皱,眉眼呈八字下....


图2-3《听琴图》

图2-3《听琴图》

宋代《听琴图》(图2-3)因有宋徽宗题名所以有人认为是赵佶所画,也有考证认为是当时宣和画院的画家所绘。《听琴图》轴描绘了贵族阶级雅士抚琴、听琴、品茗的画面。主人公赵佶端坐抚琴,前面对坐的两位聆听者为朝士,衣着红袍的侧面俯首,身着绿袍的官士仰面状,两个人呈思索聆听状。以《听琴图》为....


图2-4北宋彩塑侍女造像

图2-4北宋彩塑侍女造像

宋代也出现了很多世俗化的人物造像,它们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不似前朝造型的上扬细长眉眼,出现了窄眼八字的造像,眉例如北宋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图2-4),南宋大足石刻养鸡妇等等,说明当时很多匠人已跳脱出范式性千篇一律的审美标准来体现一种尘世中真实可感的女性美,看到这些造像你甚至可以....



本文编号:4043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043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