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艺术”之探索
本文关键词:对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艺术”之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传统文人画写意山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历经了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迁沉寂了近两百年之后,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像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的后起之秀。其中,黄宾虹对于写意山水画的革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在继承了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绘画艺术和思想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运用“师古人,师造化”的借鉴方法继承了前人的绘画精髓,又以“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艺术语言。黄宾虹作为近代山水画宗的集大成者,在笔墨技法上的精深造诣和其学问修养的广泛涉猎,不得不令后世学者望尘莫及。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家,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对艺术至高境界的孜孜探求中。黄宾虹对于笔墨艺术上的“推陈出新”不仅体现在他对前人笔墨技法的传承,还体现在他将传统笔墨的改革和创新。晚年时期的黄宾虹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和“师古人,师造化”的艺术精神,创造出了“五笔七墨”的艺术语言,从而也给近代美术界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其所营造的“浑厚华滋”的绘画风格也使他的艺术开始走上了追求内在气韵的风格道路。此时,他的艺术也真正达到了中国绘画法则中讲究“气韵生动”的至高境界。黄宾虹不惧外界压力和众多阻碍,在画法上打破封建传统绘画中遗留下来的旧有的绘画格局进行创新改变,实现了自己在笔墨画法上的突破,从而也突破了传统的山水画绘画模式,掀起了“一运一太极”的艺术哲学品格。黄宾虹的大家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新生艺术家,人们推崇的不仅是他在艺术上的贡献,更是他留给后人在艺术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令人品味至深的文化涵养。
【关键词】:黄宾虹 笔墨艺术 “五笔七墨” “浑厚华滋”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一章、黄宾虹笔墨人生—对传统山水之变9-14
- (一)传统山水中的笔墨艺术9-10
- (二)黄宾虹与他的山水艺术10-14
- 第二章、黄宾虹“推陈出新”的笔墨艺术14-19
- (一)对前人笔墨艺术的传承与探究14-17
- (二)对笔墨语言的“推陈出新”17-19
- 第三章、黄宾虹“五笔七墨”的艺术语言19-25
- (一)“五笔”之法19-20
- (二)“七墨”之法20-21
- (三)“五笔七墨”的艺术效果21-25
- 第四章、黄宾虹笔墨语言的艺术精神25-27
- (一)黄宾虹笔墨语言的传承与创新25
- (二)黄宾虹笔墨艺术语言的延续25-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2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29-30
- 致谢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华;;书肇自然 艺术之源——黄宾虹致方乐仁札[J];收藏界;2002年12期
2 梅墨生;;谁能识得模糊趣——黄宾虹山水艺术论[J];中国书画;2003年01期
3 张桐t@;黄宾虹引书入画之研究[J];美术观察;2003年09期
4 丘金峰;;黄宾虹伪作辨析[J];中国书画;2004年12期
5 卢辅圣,张桐t@;"黄宾虹热"的喜与忧[J];美术观察;2004年07期
6 赵权利;黄宾虹作为表率的意义——满维起访谈[J];美术观察;2004年08期
7 徐鼎一;及年三十弃举业——经学与黄宾虹[J];荣宝斋;2004年06期
8 骆坚群;;从文字到山水——试析黄宾虹的书法观及书法[J];中国书画;2005年03期
9 孔锦;黄宾虹题画跋佚文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2期
10 王晓钟;黄宾虹《蜀游画册》赏析[J];东南文化;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鲍义来;;黄宾虹与“徽学”的提出[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鲍义来;;黄宾虹的敦煌情结[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钱忠平;;也说黄宾虹[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石维坚;;人巧夺天工 剪裁青出蓝——表演札记[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义来;2005年走近黄宾虹[N];安徽日报;2005年
2 方利山;重新认识黄宾虹[N];黄山日报;2005年
3 范曾;黄宾虹论(上)[N];美术报;2006年
4 范曾;黄宾虹论(下)[N];美术报;2006年
5 马明宸;黄宾虹对“整理国故”文化主张的实践[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王鸿宾;大气磅礴黄宾虹[N];河南日报;2000年
7 俞宏理;黄宾虹的三个时期[N];黄山日报;2005年
8 陈履生;今天如何面对黄宾虹的所爱所恨[N];美术报;2004年
9 马行提;谒黄宾虹故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梁翎;重读黄宾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元卿;黄宾虹思想及其绘画美学演进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艳;黄宾虹的书画养生论[D];天津美术学院;2009年
2 王宣艳;画人之前:作为士人的黄宾虹[D];浙江大学;2011年
3 田亮;黄宾虹在民国时期的鉴定活动与鉴定观念[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张桐t@;黄宾虹引书入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陈斐鹏;黄宾虹晚期山水画设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6 周颖;黄宾虹绘画艺术中的“黑”与“白”[D];沈阳大学;2015年
7 周姝宏;漫谈黄宾虹山水画中“点”的技法与意蕴[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力申;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内美”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田飞;黄宾虹山水画与印象派风景画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林久茹;水晕墨章 妙造自然[D];北华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对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艺术”之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2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