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中的笔触造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18:14
本文关键词:油画创作中的笔触造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艺术在于创新,艺术家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就是创新。诚然,创新就要面对风险性和偶然性,要创新就要把自己切身实地的置于风险之中,追求独特与新颖,探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本文主旨,笔者想通过本人硕士阶段的学习,研究油画创作中用笔触造形的相关问题。摆脱油画作品中造“型”的类型样式,强调更加广泛的造“形”的本能需求,它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形式,绝非经验和规律的叠加。谈及笔触造形,首先要谈的必然是笔触,它是油画作品基本语言的元素之一。任何一个油画家上手画笔开始作画时,无论调和颜料的工具是何种模样,运行在画布上的轨迹都会留下有原则、有规律甚或是有形无形的痕迹。艺术家随着内心的颤动,创作的工具沾着油彩在画布上走走停停,无论它停在了哪里,都有着对画面外的现场环境、作者本人的内心感受等,这一切都通过面前的作品一一解释,而这里包含了每个艺术家不同的逻辑思维。那么决定艺术家手里的画笔走走停停、大小、快慢的意义何在,不同的油画表现形式带来的笔触造形和每个艺术家的内心深处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他们的价值观和内心情感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些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另外,西方的“形”与中国的“形”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种的关系联系,对笔者的将来的油画创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都将是本文探讨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用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表明笔者的如何立题、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从美术史的角度入手,分析西方油画的发展变化和历程,从西方油画笔触造形的历史痕迹进行分析。把文艺复兴时期—隐性笔触;巴洛克到浪漫主义时期—显性笔触;印象主义时期—个性笔触;表现主义到抽象主义—忘形笔触,进行一一论述。第三章主要是描述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笔触造形现状,从油画民族化入手,接着谈及油画民族化中的笔触造形,然后对油画民族化中的笔触造形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融合的误区,最后谈在中国如何传承和发扬油画笔触造形。第四章是针对现实中的油画创作进行对比运用,分别从笔触造形在创作中的价值取向;创作中产生笔触造形的行为价值;笔触造形在画面上是具体如何呈现的;从功能性上探讨笔触造形的功能体现;最后讲笔触造形的形式意义。本人从油画创作实践出发,结合实例图片,从历史美学角度分析油画笔触造形的发展变化,论述作品的外在和内在之间的图示关系。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寻找油画笔触造形中,人性性格的内外精神变幻,尽其所能为将来的创作带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油画 创作 笔触造形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一、引言8-11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8
- (二)选题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方法9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五)本文创新点10-11
- 二、西方油画笔触造形的历史痕迹11-19
- (一)文艺复兴时期——隐性笔触11-13
- (二)巴洛克到浪漫主义时期——显性笔触13-14
- (三)印象主义时期——性情笔触14-16
- (四)表现主义到抽象主义——忘形笔触16-19
- 三、中西当代油画创作的笔触造形对比分析19-26
- (一)油画笔触造形的民族化19-20
- (二)油画笔触造形之拿来主义20-21
- (三)中西融合的油画笔触造形21-23
- (四)中西油画笔触融合的传承发扬23-26
- 四、笔触造形在表现性油画创作中的运用26-31
- (一)笔触造形在创作中的价值取向26
- (二)产生笔触的形式价值26-27
- (三)笔触造形的功能体现27-29
- (四)笔触造形的形式意义29
- (五)笔触造形在画面上的具体呈现29-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3
- 致谢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巧;;“江南地域”意象油画的风格成因[J];大众文艺;2014年23期
2 丁尔丁;;西方绘画材料技法的历史演进与表现[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薛战胜;;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的创作特征分析[J];大舞台;2015年03期
4 蒋文兴;孔银香;;试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审美取向[J];大舞台;2015年04期
5 张s
本文编号:421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2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