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女性肢体语言在绘画中的表达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06-08 17:11

  本文关键词:女性肢体语言在绘画中的表达之我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女性主义绘画和人体绘画发展至今均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也已有许多人从美术史发展角度深入地探讨过此类命题。本文主述通过学习和研究女性主义绘画和人体肢体绘画两方面内容,为我的毕业创作所选定的女性肢体语言绘画主题带来的技法和精神上的影响。并阐述了通过这次学习,我寻找到的以女性肢体语言作为女性主义绘画内容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女性主义绘画 人体绘画 肢体语言 形式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
  • abstract6-9
  • 引言9
  • 1 女性主义绘画9-13
  • 1.1 简析女性主义绘画的起源及其特质9-10
  • 1.2 简析女性主义绘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10-11
  • 1.3 得出我在创作女性主义绘画时针对“画什么”的结论11-13
  • 2 个人创作13-20
  • 2.1 毕业作品方向的确定13-15
  • 2.2 毕业作品内容的确定15-17
  • 2.3 毕业作品形式语言形成的过程17-20
  • 3 结论20-22
  • 4 参考文献22-23
  • 附录23-2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等成果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新;;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语言[J];美术大观;2009年04期

2 王兰;;形式语言的生成[J];美苑;1989年03期

3 吴屹;李琦;;中国传统玩具形式语言的若干决定因素[J];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03期

4 王卓文;;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杨明;;雕塑形式语言的一次初探[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张玉奎;;关于速写中形式语言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马骏姣;;浅析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J];艺术教育;2012年03期

8 张骅骝;;形式语言的“实验性”思维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03期

9 柳成荫 ,郁献军;当代中国雕塑形式语言中丑的审美化取向[J];雕塑;1996年04期

10 刘泉;;浅谈山水画写生的观察方式——从自然中提取形式语言[J];当代艺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鑫;;艺术设计形式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N];美术报;2010年

2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N];美术报;2011年

3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连载三十八)[N];美术报;2011年

4 陈履生;雕塑艺术形式语言的多样化不能忽视造型中的基本问题[N];文艺报;2004年

5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连载二十八)[N];美术报;2011年

6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N];美术报;2010年

7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连载三)[N];美术报;2010年

8 沈华峰;雕塑编制的过程自述[N];吉林日报;2008年

9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N];美术报;2011年

10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N];美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轩敏华;中国画笔墨生态蠡说[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珊;论符号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2 张伟超;纪念馆展陈形式语言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钟毅花;水彩风景画中虚实的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琳琳;直线与曲线的生命力[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5 李曼娣;静物画的“形而上”美学意义[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6 范骏彪;中国山水画形式语言中几何图形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7 李玲;铜版画创作中的形式语言探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周琳涵;女性肢体语言在绘画中的表达之我见[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曹雪飞;当代铜版画形式语言的拓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骏姣;美术作品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女性肢体语言在绘画中的表达之我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33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