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多元文化趋同的当下,意象油画应如何展示蕴含独特东方审美特征的价值,这值得人们思考。就当下意象油画的发展趋势而言,维系中国油画本土语言体系成为势不可挡之趋。而维系中国油画本土语言体系的关键之役在于促进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的多样性。本文就赵开坤先生在油画创作表现语言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其独具特色的线形表现是意象油画中具有个性化的符号,为丰富中国意象油画形式语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赵开坤绘画风格具有洒脱自然的精神气韵与雄浑壮阔的北方地域特色。这种风格特点使得画面具有不同于室内创作的图式,而是呈现出率性自然的绘画风格。赵开坤绘画语言的形成更多的受到了中国绘画的审美价值取向影响。对于中国绘画中写意精神的思考也透过形式语言传达出来,而其中最具有东方审美特征的抽象符号——线形,在其绘画作品中的运用又是极具特点的。赵开坤的绘画作品题材丰富而多样,大多数是对东北地区的生活场景、自然风光以及怀旧静物的描写。线形的运用在多样题材的表达中却无一例外的占有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线形表现出来的粗狂与雅致、泼洒与揉搓都散发着来自自然物象的勃勃生机。其灵动的用笔与留白造就了线形的生命与张力。赵开坤线形的动象性成因于其本人对书法艺术的线形的借鉴与运用、对“天人合一”精神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以探究赵开坤线形应用的动象性为重点,线形的动象性是指画面线形的造型所引起的视觉动态意向。该论文从画家线形和绘画风格形成发展所汲取营养的源流开始阐述与分析,深入剖析画家的思维意识和文化源流对线形特征产生的影响。从审美价值、视知觉以及图式的呈现来研究和定义赵开坤线形的动象性,进一步探究赵开坤绘画中线形动象性所带来的视觉审美价值。最后,启示了笔者对中国当代油画形式语言多样性和油画中国化现状的思考。该文章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对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成因进行分析,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对其审美观念和作画方式的影响、儿童绘画和书法中的线条对赵开坤线形应用的动象性影响、师承关系对其线形的产生和转变的重要作用。第二章,论述了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特征;包括对其含义的解析、分开论述了就线形与赵开坤绘画中的笔法、色彩、构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呈现出来的表现特征。第三章,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之美。主要分析了线形对赵开坤油画的形象塑造。线形赋予画面的动静对比以及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对“客观物象“的空灵意境表达。第四章,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对油画表现语言多样化的启示。这既是对挖掘个人符号化语言特征的实践证明,同时又引发了笔者本人对油画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赵开坤 线形的动象性 意象油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2
- 第一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成因分析12-22
- 1.1“天人合一”思想对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启示12-16
- 1.1.1 天人合一思想对赵开坤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12-13
- 1.1.2 天人合一思想对赵开坤创作方式的影响13-16
- 1.2 中国书画艺术对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影响16-18
- 1.2.1 赵开坤注重“重简”的审美追求17-18
- 1.2.2“骨法用笔”对赵开坤绘画中线形书写的影响18
- 1.3 儿童绘画对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影响18-19
- 1.3.1 追求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自然物象”对赵开坤线形创作心态的影响18-19
- 1.3.2 儿童绘画中稚拙美对赵开坤油画作品中线形的影响19
- 1.4 师承关系对赵开坤绘画风格的确定与转变19-22
- 第二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特征22-35
- 2.1 线形的动象性阐述22-25
- 2.1.1 赵开坤线形动象性的定义22-23
- 2.1.2 从视知觉角度解析赵开坤线形视觉动态意向的成因23-24
- 2.1.3 美学意义下的动象24-25
- 2.2 赵开坤油画中的线形与笔法25-29
- 2.2.1 绘画工具影响下线形的动象性特征25-26
- 2.2.2 运笔之法对赵开坤线形的动象性影响26-29
- 2.3 赵开坤油画中的线形与色彩29-33
- 2.3.1 黑、白对赵开坤绘画线形动象性的影响29-31
- 2.3.2 表现性的色彩对赵开坤线形动象性的交织31-33
- 2.4 赵开坤油画中的线形与画面布局33-35
- 2.4.1 有形之线对画面布局的丰富作用33
- 2.4.2 无形之线对画面布局的支撑作用33-35
- 第三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之美35-43
- 3.1 线形对赵开坤油画中的形象塑造35-37
- 3.2 线形赋予画面的动静对比37-39
- 3.2.1 力的韵律37-38
- 3.2.2 富有“节奏的秩序美感”38-39
- 3.3 赵开坤油画中“象外之象”的空灵意境表达39-43
- 第四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对意象油画表现语言多样化的启示43-47
- 4.1 挖掘个人符号化的语言特征44-45
- 4.1.1 个人符号化语言的定义44
- 4.1.2 个人符号化语言对丰富中国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的影响44-45
- 4.2 对笔者油画创作的启示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双喜;形象与图像—关于谢麟的油画近作[J];艺术探索;2000年02期
2 段旭骏;油画新工具的实用性[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刘继炜;;油画的色层美与笔法美[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4 余志祥;;别具一格的油画山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李剑南;;油画笔触感受浅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5期
6 艾中信;油画风采谈(续篇)——看了外国油画原作想到……[J];美术;1981年12期
7 刘树杞;;追求、探索与体会——谈刘贵宾的油画[J];北方美术;1996年Z1期
8 段湘华;;现代油画画底探微[J];艺海;2009年03期
9 肖志华;;中西艺术的碰撞——油画借鉴中国画是一条可行之道[J];艺术教育;2011年03期
10 郑彤;;油画人物教学的一些体会[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郁之;;略论油画藏品保护技术的要点[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郑军;关注我国的油画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潘嘉来;油画中国化的可能性[N];美术报;2014年
3 记者 唐子韬;去伪存真“老油画”[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王镛;刘令华油画作品赏析[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记者 钱梦妮;山水油画与现实水墨[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天哲;将油画搬到电脑上[N];电脑报;2004年
7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全国美术展览评委 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林木;在激情中创造的中国文人油画[N];成都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朱永安;一个白血病文化馆员的油画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王军;爱机大扫除[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范昕;“鼠绘”之后,“指绘”扑面而来[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唐寅;从生活的足迹到万物与我合一[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关祥;构图·变化·创新—油画静物创作探寻[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亚奇;论油画中线条的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蓬勃;浅析油画材料和笔触的情感表达[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陆书豪;论油画创作中视觉与画面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谢超男;从油画的表现形式中谈“生气”[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孙历一;关于油画毕业创作《书景》[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乐;油画写意性在创作中的精神体现[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悦;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李阳;油画用笔刍议[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韦康;论橡皮笔在油画中的运用[D];东华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5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