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连环画中刘胡兰形象建构过程的叙事考察

发布时间:2017-06-22 01:12

  本文关键词:连环画中刘胡兰形象建构过程的叙事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叙事中的英雄",其面目逐渐明晰,性格逐渐单一。以连环画为观照点,通过对刘胡兰形象变迁的叙事考察,可还原刘胡兰的"女英雄"形象是如何通过"取舍"和"改编"的手段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以此揭示革命英雄叙事在统一的主流价值基调下,在"本事"和"故事"之间的较量中,所蕴含的民间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之间的斗争。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
【关键词】日常叙事 革命英雄叙事 形象建构 话语之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85)
【分类号】:J218.4
【正文快照】: 作为和雷锋齐名的英雄,刘胡兰家喻户晓。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胡兰“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2的英雄形象,如刀刻般定格在国人心中。这个牺牲时才14岁的少女,沉淀于国人心中的情感记忆,更多来源于一种象征的符号形式,而缺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锦笙;“1·12”大血案考略兼谈学习刘胡兰精神[J];沧桑;2004年05期

2 章文;;书讯[J];党史文汇;2007年01期

3 杜杰;;我曾与刘胡兰工作过半年[J];先锋队;2007年05期

4 程世刚;;杀害刘胡兰凶手的下场——纪念刘胡兰就义60周年[J];党史博采(纪实);2007年06期

5 王震华;;刘胡兰牺牲于“抗战时期”吗[J];咬文嚼字;2011年12期

6 万苇舟;评歌剧《刘胡兰》新貌及其它[J];人民音乐;1964年Z2期

7 盛其顺;;我为什么要求入党[J];中国民兵;1986年02期

8 刘方彦;林培荣;;刘胡兰的传人——刘胡兰民兵班历任班长访谈录[J];中国民兵;1992年03期

9 张大来;《刘胡兰》为何走上荧屏[J];中国电视戏曲;1996年05期

10 蒙生 ,野村;杀害刘胡兰的主谋落网记[J];党史博览;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红丽;;我爱胡兰子[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池华琼;;《刘胡兰》创作小结[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3 董天亮;;一样的青春妙龄不一样的人生经历[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锴;刘胡兰纪念馆进行修葺布展[N];山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赵向南 通讯员 成五虎;《巾帼英豪刘胡兰》出版发行[N];山西日报;2007年

3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N];人民日报;2005年

4 田建平;我省隆重召开纪念刘胡兰烈士就义六十周年大会[N];山西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闫淑芸;刘胡兰就义63年了[N];发展导报;2010年

6 记者 曹永亮 通讯员 曹小林;文水县举行纪念刘胡兰烈士就义六十三周年大会[N];吕梁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加积;发扬刘胡兰小组精神 太矿加速前行[N];中国工业报;2010年

8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刘胡兰[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重走太行路”采访组 康 伟 孟祥宁 崔莹玺陈麦启;精心塑造抗日小英雄刘胡兰[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亚萌;冯法祀,他是《刘胡兰就义》的作者[N];中国艺术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才丽颖;刘胡兰英雄形象的建构与解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庞钰洁;歌剧《刘胡兰》的艺术特征及其唱段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连环画中刘胡兰形象建构过程的叙事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70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