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高更艺术中的“抽象冲动”

发布时间:2017-06-23 19:15

  本文关键词:论高更艺术中的“抽象冲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更作为后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艺术语言有明显的抽象化倾向。在传统观点看来,抽象是由于人们对规律性的渴望,通过理性介入而为自身创造的形式。但从对高更的艺术和人生经历的分析中可知,其对人生和艺术的感受有明显的直观倾向。本文从高更的个案研究出发,以对高更作品艺术语言形式变化特征的分析为切入点,并结合其相关信件、著作等文本资料。论证导致高更感受的直观化倾向与作品的抽象化倾向之间形成因果关系的确切因素——“抽象冲动”。本文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运用跨学科研究法阐释美学家立普斯和沃林格对“移情冲动”和“抽象冲动”的定义、各自在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高更信件和著作等文本资料进行分析,论证高更艺术语言变化的原因是由对外在世界的焦虑和精神恐惧引发的“抽象冲动”所导致。第三章运用图像研究法对高更作品艺术语言进行分析,将形式变化过程的特征与“抽象冲动”空间的平面化、造型的几何无机化以及图形的封闭化三个主要特征进行比较联系,论证“抽象冲动”对高更艺术语言形成的影响。第四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图像研究法对康定斯基“内在需求”理论和贝克曼艺术造型特点进行分析,分析高更艺术中的“抽象冲动”对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影响。
【关键词】:高更 艺术语言 形式特征 抽象冲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8-9
  • 二、研究对象及意义9-11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12
  • 四、研究现状和论文创新点12-15
  • 第一章 “抽象冲动”及其在艺术形式中的特征15-23
  • 第一节 “移情冲动”理论及其局限性15-19
  • 一、“移情冲动”和“抽象冲动”概述15
  • 二、“移情冲动”的特征15-19
  • (一) “移情冲动”的背景15-17
  • (二) “移情冲动”理论17-19
  • (三) “移情冲动”的局限性19
  • 第二节 “抽象冲动”对“移情冲动”理论的完善19-23
  • 一、“抽象冲动”的特征19-21
  • (一) “抽象冲动”理论19-20
  • (二) “抽象冲动”对空间恐惧的缓解20
  • (三) “抽象冲动”的非理性20-21
  • 二、“抽象冲动”的形式特征21-23
  • (一) 空间的平面化21
  • (二) 造型的几何无机化21-22
  • (三) 图形的封闭化22-23
  • 第二章 高更艺术中“抽象冲动”探因23-30
  • 第一节 高更的人生经历对其“抽象冲动”形成的影响23-26
  • 一、高更对文明世界繁杂的厌倦23-25
  • 二、高更对直观感受自然的追求25-26
  • 第二节 “抽象冲动”对高更精神恐惧心理的缓解26-30
  • 一、外在世界抽象倾向的形式对高更精神恐惧的安抚27-28
  • 二、探寻抽象倾向的艺术语言对高更精神恐惧的缓解28-30
  • 第三章 高更艺术中“抽象冲动”的形式特征30-49
  • 第一节 空间的平面化30-40
  • 一、空间的抑制30-37
  • (一) 对线性透视技法的疏远30-32
  • (二) 对空气透视技法的疏远32-37
  • 二、形体的平面化37-40
  • (一) 转折面的明暗区分程度对形体平面化的作用37-38
  • (二) 轮廓线的强度变化对形体平面化的作用38-40
  • 第二节 造型的几何无机化40-44
  • 一、造型的无机结晶化40-43
  • (一) 线的无机化40-41
  • (二) 人体的无机化41-43
  • 二、造型的几何结晶化43-44
  • 第三节 图形的封闭化44-49
  • 一、图形间的分割44-47
  • (一) 线条的明晰程度对图形间分割的作用44-46
  • (二) 投影的几何化对图形间分割的作用46-47
  • 二、图形内的融合47-49
  • 第四章 高更艺术中“抽象冲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影响49-56
  • 第一节 对康定斯基“内在需求”理论的影响49-53
  • 一、“内在需求”理论49-50
  • 二、“抽象冲动”对“内在需求”理论构建的影响50-51
  • 三、“抽象冲动”对“内在需求”表现特征的影响51-53
  • (一) 形式的概括51-52
  • (二) 构成的几何化52-53
  • 第二节 对贝克曼艺术风格的影响53-56
  • 一、贝克曼艺术风格的形成背景53
  • 二、对贝克曼艺术形式特征的影响53-56
  • 结语56-59
  • 注释59-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 本文所涉及的艺术作品65-76
  • 致谢76-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正洪;生命的芳草地:高更的艺术与生活[J];文艺研究;2005年11期

2 李力;;高更割掉了凡·高的耳朵吗?[J];美术观察;2006年07期

3 舒展;;高更和他的天国乐园[J];新美术;2006年04期

4 潘晶;;读高更有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5 马全社;;始于真理而无惧向前——高更艺术人生微探[J];美术大观;2008年01期

6 万娣;;透过《阿尔的舞厅》看凡·高与高更短暂的合作[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7 刘萍;;冲突与友谊——阿尔时期的凡·高与高更[J];美术大观;2012年08期

8 琼·莱曼;朱伯雄;;保尔·高更[J];美苑;1980年02期

9 罗伯特·休斯;杨阳;王玲;;终于见到高更的全貌[J];文化译丛;1989年02期

10 王少华;高更生教授与现代汉语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明英;郑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特征与彰显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林;弃德者高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叶昌元;从更高更快更强到更和谐[N];中国建设报;2014年

3 王兴元 本报记者 徐敬伊;为了更高更快更强[N];伊春日报;2014年

4 重庆奉节县委书记 李光荣;让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飞得更高更稳[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

5 ;关于高更及其不幸[N];中国旅游报;2003年

6 李保平;高更的文学署名[N];辽宁日报;2008年

7 若琦;追寻原始文化的高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夏雨菡;凡·高与高更的追问[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司马健;把工作做得再细些[N];沈阳日报;2008年

10 姜岑 编译;脱去文明的外衣,高更“蜕变”[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衍;论高更艺术中的“抽象冲动”[D];安徽大学;2015年

2 高阁;高更风景绘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康志芸;高更绘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崔敏;高更前后期绘画风格转变及塔西提圣像在其中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亚莉;高更的绘画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达;简析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徐哲;高更绘画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赵崴菁;《画他之所梦——高更的象征主义绘画艺术》[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军强;论高更绘画的表现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杨涓;显性的图像与遮蔽的话语[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高更艺术中的“抽象冲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76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