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画绘画“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20:00
本文关键词:唐代仕女画绘画“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仕女画”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历史价值,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而鲜活的审美对象出现。这个时期的“仕女画”摆脱了世俗的功利性与叙事性,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绘画“语言”体系,这种审美特点以及绘画“语言”,不论对于唐代以后的工笔画还是当代工笔人物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浸透于当代工笔人物画之中,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时空的对接与融合。所以,本文旨在从“仕女画”鼎盛时期的唐朝入手,通过对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经典题材的“仕女画”绘画“语言”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当代工笔人物画“语言”体系的重构与探索进而对唐代“仕女画”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试图回到绘画本身的本位角度来解读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流淌着的传统血脉,其论文的目的是试图解决当代工笔人物画因快速发展所造成传统基础缺失、人文背景薄弱,中国画特征丧失,沦为追求形式而形式的工笔乱象。其重要学术意义在于通过对于唐代仕女画“语言”体系的解读与研究,以及当代人物画对于传统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的重新审视,不仅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这一独特的题材的人物画种同时也可以解决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有着积极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仕女画 绘画语言 工笔人物画 当代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唐代仕女画绘画“语言”特色9-23
- 第一节 唐代仕女画的形成背景及原因9-14
- 一、唐代仕女画家与画作12-13
- 二、唐代仕女画的形成背景及原因13-14
- 第二节 大唐神“韵”下的富贵艳丽之“色”14-16
- 一、唐王朝下的“盛世华彩"14-15
- 二、“韵”“境”下的赋彩规律15-16
- 第三节 “镜像”与“物感”融合的“美、善”统一16-18
- 第四节 “兼容并蓄”的韵律之“线”18-20
- 一、“独立”与“依附”兼容的和谐之美18-19
- 二、充满韵律感的柔美之“线”19-20
- 第五节 “心象”影响下的画面结构20-23
- 第二章 唐代仕女画“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23-35
- 第一节 唐代仕女画“色”当代语境下的“韵”律化23-26
- 一、随时势之类、赋现时之彩23-24
- 二、随“韵”赋彩24-26
- 第二节 唐代仕女画造型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意象”影响26-30
- 一、传统画面中的“意象”因素26-27
- 二、传统“意象”下的写实风格27-29
- 三、“写意”性工笔人物画29-30
- 第三节 唐代仕女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线的影响30-33
- 第四节 唐代仕女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面结构语言的影响33-35
- 第三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特色35-43
- 第一节 当代“境”遇下的随“韵”赋彩35-37
- 第二节 当代无为而为的“美、善、真”造型理念37-38
-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柔美律动”之线38-40
- 第四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虚空式画面构成40-43
-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华;论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美术观察;2004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唐代仕女画绘画“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8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