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
本文关键词:建筑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筑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追溯至7000年前,建筑除了它所具有的实用性功能外,还被赋予艺术审美、艺术观赏的功能。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形成与建筑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建筑的实用性所寓意的安全感、归属感以及审美、欣赏性所带来的内在美感、宏伟、壮丽感,更为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艺术家们的创作思维方式,日趋偏向于主观化、理性化,强调自己的创作风格语言。艺术的形式感作为一种艺术家对画面的感受而存在,那么这种感受由什么引起的呢?在画面中形式都是由支撑画面的线来决定的,从微观上来说,就是构成整个画面的线条关系、色彩关系和由这两种关系所组成的各类形体结构本身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是这两种原始的因素在画面中的支撑作用就构成了画面的形式感。1.空间关系;就是说光影关系、明暗关系、透视关系、大的形体关系这些三维的因素开始向二维的方向转化,使画面更加突出画面的平面性,亦即更加强调画面的形式感;2.维度关系;这方面的关系转化是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换的必然结果,三维到二维的转化是主观性的彻底摒弃上面所述的四大关系,是一种超提炼概括的必然使然。3.主客观关系;客观性的对事物的描摹刻画,开始遵从于艺术家的主观思维性,艺术家的主观性在画面开始发挥主要作用,客观的建筑只是艺术家创作的一种参照。
【关键词】:建筑 平面化 心理 语言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对建筑题材的艺术形式感的阐释9-12
- 第一节 建筑题材在绘画中的形式感9-11
- 第二节 建筑题材在绘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11-12
- 第二章 解析艺术家对建筑题材艺术语言的风格化处理12-21
- 第一节 对莫奈 《鲁昂大教堂》系列组画作品解析12-13
- 第二节 对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作品 的解读13-15
- 第三节 对布莱尔·阿尔弗雷德的作品解读15-17
- 第四节 解析本·维利肯斯的作品17-18
- 第五节 对吉莉安·卡耐基作品的阐释18-19
- 第六节 分析建筑题材相关的的艺术语言的归类19-21
- 1)风景写生20
- 2)艺术创作20-21
- 第三章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建筑题材在画面中的应用21-22
- 第一节 建筑对人的心理作用21-22
- 第二节 建筑题材在画面中的应用22
- 第四章 对自己作品的解读22-25
- 结论25-26
- 致谢26-27
- 参考文献及注释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宁;;论“建筑场”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意义[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年05期
2 张文松;张琳琳;;雕塑与建筑的关系[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马尧天;;优秀建筑规划师的DNA[J];博览群书;2012年05期
4 杨凯;;浅谈建筑再生与设计[J];美术大观;2010年07期
5 吕杰;;土地中心与整体包装——建筑的有序中无序现象分析[J];装饰;2006年08期
6 丁宁;;“建筑场”效应构成分析及审美意义[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2期
7 王军;陈方;;有礼貌的建筑与没礼貌的建筑——陈占祥回顾初建北京城的争议[J];书摘;2005年12期
8 胡嘉敏;;栖居岭南,筑梦中华——何镜堂的建筑人生[J];广东科技;2009年23期
9 时华;;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J];中国美术馆;2008年01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玉华;许万林;;我国城市的生态化转型对体育建筑规划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赵红玲;吴焕;;谈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汪炎平;;绿色建筑与智能、低耗节能[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训武;;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及实施技术的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5 盛宝柱;段宗志;;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桦;张昕;王国俭;;建筑环境优化设计仿真系统[A];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新华;卢海鸣;黄继东;;凝固的历史——南京民国建筑综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姚志远;;试谈如何在城镇化中促进绿色建筑推广[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磊;善变的建筑,永恒的光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记者 景晓萌;超城建筑:让建筑更有“学术范”[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记者 齐雷杰;“短命建筑”浪费严重[N];经济参考报;2013年
4 记者 彭诗淇;城市建筑规划应坚持生态底线与人本导向[N];昆明日报;2013年
5 文吉;日照:绿色建筑发展任务提前完成[N];中国建设报;2014年
6 王卓鸣;建筑“穿衣戴帽” 工程节能环保[N];中国航天报;2014年
7 铁永功;尊重规划权威才能告别奇怪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4年
8 蒋秀娟 陈明子;中国建筑寿命“短”在何处[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N];经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董克伟;终结“短命建筑”期待公民参与[N];中国改革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毅;建筑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2 高超;我国建筑健康管理的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曦;LED屏幕建筑媒体立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丁松;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戈;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6 吴江雄;“集群建筑”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田韧;数字时代的虚拟建筑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李传江;杭州市旧建筑功能更新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钟明芳;基于提高建筑效率的决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10 王晶;当代城市地景建筑的设计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建筑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9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