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水陆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23:07
本文关键词:民乐水陆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陆画是宋元以来佛道界做水陆法会时使用的宗教图像,其绘制的文本依据称为水陆仪轨,有南北之分。南水陆主要流行在除巴蜀之外的广大南方地区,绘制的仪轨为《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北水陆流传在北方地区,其绘制依据为失收于佛藏之外的《天地冥阳水陆仪文》。甘肃省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境内有著名的翻越祁连山通达青藏高原的大斗拔谷(现名扁都口),其在历史时期曾多次沦为战场。民乐县博物馆现藏绘制于明清时期的116幅卷轴水陆画,为该县洪水堡弥陀寺旧物。在这批图像中有一幅《水陆缘起图》,上面以黑底金字楷书书写《水陆缘起文》。首先,将其与新发现的《天地冥阳水陆仪文·水陆缘起文》比较发现,二者几乎完全一致,因而,其应属于依北水陆法会修斋仪轨《天地冥阳水陆仪文》绘制的北水陆图像。其次,将其与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同样题材的明代宫廷水陆画对照,发现二者上图下文的布局、形制、仪文文本、图像内容相差无几,表明民乐水陆画可能出自宫廷画师手笔,或者二者绘制粉本有一定渊源关系。另外,通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宁夏灵武出土元代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罪)法》扉页版画《梁皇宝忏图》的考索,我们发现此批佛经属于广福大师管主八在杭州主持印施给西夏故地的《河西字大藏经》,佛经版画《梁皇宝忏图》以西藏萨迦派版画为依据,但制板时经杭州当地汉族工匠修改而藏风骤减。其次,水陆画中还有两幅表现因果报应的《无主孤魂图》。每幅图像各有四层八组场景,包括“堕胎落孕”、“客死他乡”、“严寒冻馁”、“时值刀兵”、“幽死监牢”等题材。我们以其中的“堕胎落孕”、“客死他乡”为例,通过对正史、方志、小说、文人笔记等文献的梳理,发现其为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此外,民乐水陆画中还有一幅《面燃鬼王图》,上部为面燃鬼王为救拔孤魂野鬼而在旷野中施食救渡图像,下部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重裱水陆画功德题记。其应与晚清西北政局的动荡,尤其是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对洪水堡的破坏有关,反映了当地民众为救拔死难亲人并祈福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民乐水陆画 北水陆法会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 《水陆缘起文》 《无主孤魂图》 《面燃鬼王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 写作缘起9-10
- 二 研究对象10-11
- 三 研究方法11-13
- 四 学术史简述13-15
- 第一章 民乐水陆画的性质、源流及传承15-35
- 第一节 《水陆缘起文》与《天地冥阳水陆仪文》15-19
- 第二节 民乐《水陆缘起图》与首博《水陆缘起图》19-24
- 第三节 民乐《水陆缘起图》与西夏文佛经版画《梁皇宝忏图》24-35
- 第二章 民乐水陆画所见明清社会生活35-54
- 第一节 《无主孤魂图》图像志分析36-38
- 第二节 《无主孤魂图》图像绘制依据38-40
- 第三节 《无主孤魂图·堕胎落孕众》与明清社会生活40-46
- 第四节 《无主孤魂图·客死他乡众》与明清社会生活46-54
- 第三章 民乐水陆画与晚清西北政局54-66
- 第一节 《面燃鬼王图》图像志分析54-58
- 第二节 《面燃鬼王图》图像绘制依据58-60
- 第三节 《面燃鬼王图》与晚清西北政局60-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3
- 附录一 佛说救拔(?)口饿鬼陀罗尼经73-75
- 附录二 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75-77
- 附录三 P.3032佛说救焰口饿鬼陀罗口口(尼经)77-80
- 附录四 P.3920佛说救焰口饿鬼陀罗尼经80-82
- 研究生阶段参与项目及发表成果82-83
- 后记83-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金波;;文苑瑰宝: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文献[J];文献;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伦;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戈;河北地区水陆壁画在宗教壁画中的地位与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昂霄;明清“三姑六婆”群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民乐水陆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50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