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抗日根据地木刻艺术

发布时间:2017-07-01 16:00

  本文关键词:论抗日根据地木刻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日根据地的木刻及版画是在特定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氛围中发展起来的。抗日根据地木刻的民间元素、政治元素、信仰元素,表现在题材、分量、体积等方面,构成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着革命美学特征,体现解放区文艺的"文化惯例",反映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艺生态的独特性。值得反思的是抗日根据地木刻所反映的艺术并非开放性的,具有一种非常投入的辩护性精神导向,服务于党的政治议程。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 木刻 文化惯例 革命美学
【基金】: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中的增减研究”(项目编号:DHA13026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17;K26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艺术体裁和文学体裁形成于现实的审美实践之中,受到这种实践的各种意向的影响,并历史地存在着”。[1](P175)抗日根据地的木刻,就是发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受各种实践意向影响、历史地存在着的审美样式。抗日根据地木刻艺术就其直接的源头来说,是来自左翼木刻艺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冬梅;抗日根据地救灾工作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3期

2 韩振国;山西抗日根据地农村基层文教工作述略[J];沧桑;2003年05期

3 张丽华;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及其意义[J];文史月刊;2003年07期

4 李庆刚;论开明士绅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公益活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李金铮,张雪;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02期

6 张晓丽;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水利建设初探[J];中国农史;2004年02期

7 ;《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出版发行[J];中国钱币;2004年02期

8 胡建电,倪彬;三北抗日根据地何时“基本形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陈信琼;安徽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J];江淮文史;2004年03期

10 赵德昌;图说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J];沧桑;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生;李岩;刁筠寿;葛正基;;和含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情况[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徐蓬;;浅述随南抗日根据地在鄂豫边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王晓鸣;杨乃伦;;向岩对开创天汉抗日根据地的贡献[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吴遵文;;试述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的公安保卫工作[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谢国雄;;浅谈汉川抗日根据地的国民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胡逢林;;民主政府爱人民——襄河抗日根据地保护人权略论[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7 陶勤;;浅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夏珊;;在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日子[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9 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董江爱;;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村政改革[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N];新华日报;2005年

2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3 ;皖江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4 ;湘鄂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5 叶成林;抗日根据地政府提高农民经济地位的措施[N];光明日报;2000年

6 曲建;抱犊崮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功绩和地位[N];联合日报;2010年

7 张亚俊;《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喜添新作[N];晋中日报;2010年

8 陈明新;试述抗日根据地交通邮政机构发行邮票的性质[N];中国集邮报;2011年

9 赵秀山;尖锐程度不亚于军事战线[N];中国财经报;2005年

10 记者 黄朝晖;我市隆重举行公祭烈士活动[N];鄂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3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论抗日根据地木刻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506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