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尔绘画中的象征性解读
本文关键词:博纳尔绘画中的象征性解读
【摘要】:皮埃尔·博纳尔(Pierre Bonnard,1867-194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纳比派的代表画家,同时也是象征主义的忠实追随者与实践者。他以自身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为题材,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倾注于画面,以一种平面化的构图和主观意象化的色彩显现了对神秘内心世界的向往,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倾向。博纳尔的绘画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欧洲人的普遍情绪,同时引发与启动了西方现代主义的革新倾向,显现出20世纪现代艺术新观念的端倪。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导言部分首先论述了“象征”的概念;其次对十九世纪末西方绘画“象征性”倾向的发展轨迹作了简要的表述;最后论述了博纳尔与纳比派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我们理解博纳尔绘画象征性倾向的前提。本文第一章立足于作品分析,分别从“主题”、“构图”、“图像”、“光影”及“色彩”等方面来解读博纳尔绘画的象征性表现。第二章首先解读门窗、镜、浴缸等物象在博纳尔绘画中的象征意义;其次论述在这些象征意义背后所隐藏的画家的深层情感,分别是对自然的幻想与向往、对爱恋的隐晦表达、对生命的反省与追忆。第三章论述了博纳尔绘画中“象征性”的意义维度。象征作为一种精神表达方式,体现出超越性、不确定性、含蓄性和抽象性等审美特点,这些审美特点在博纳尔的绘画中分别传达出“绵延”的情感、“神秘”的意境、“隐蔽”的话语及物象之外的“精神”四个方面的意义维度。第四章论述了博纳尔作为象征主义的探索者与实践者,其绘画中的象征性表现是构成其绘画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体现出他作为一位世纪末画家的惆怅;同时,他独特的对绘画的认识观与艺术表现方式给现代艺术带给来了多方面的启示,为西方现代艺术开启了一扇窗口。
【关键词】:绘画 博纳尔 象征性 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言6-9
- 第一章 博纳尔绘画的“象征性”表现9-18
- 第一节 “主题”的象征性9-10
- 第二节 “构图”的象征性10-11
- 第三节 “图像”的象征性11-13
- 第四节 “光影”的象征性13-15
- 第五节 “色彩”的象征性15-18
- 第二章 博纳尔绘画中物象的象征意义及表达18-27
- 第一节 物象的象征意义18-22
- 一、门窗——对外界的渴望18-19
- 二、镜像——对生活的自省19-21
- 三、浴缸——对死亡的哀婉21-22
- 第二节 深层的情感表达22-27
- 一、对自然的幻想与向往22-24
- 二、对爱恋的隐晦表达24-25
- 三、对生命的反省与追忆25-27
- 第三章 博纳尔绘画中“象征性”的意义维度27-32
- 第一节 超越性——“绵延”的情感27-28
- 第二节 不确定性——“神秘”的意境28-29
- 第三节 含蓄性——“隐蔽”的话语29-30
- 第四节 抽象性——物象之外的“精神”30-32
- 第四章 作为“象征主义者”的博纳尔32-35
- 第一节 “象征性”是博纳尔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32-33
- 第二节 一个站在世纪末的西方人之“惆怅”33-34
- 第三节 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之一扇“窗.”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39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3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动画叙事语境探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蒲天村;;对植物色彩艺术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储可可;;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5 杨恩达;精确并非真实——浅析马蒂斯的绘画美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张晓玲;;论广告创意中的视觉化转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汪巍,过伟敏;信息时代的环境及其审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李鸣钟;;表现主义内在因素对绘画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9 朱露露;;马蒂斯的艺术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刘丹丹;;浅析中国书法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霍楷;;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燕杰;曹春晓;;插画设计中的情感色彩表达[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6 陈昭霓;;视频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章益国;;对“通识”的三种误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9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华云;;商用汽车色彩设计浅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旭民;合成时代——概述绘画材料对油画学科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15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51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