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与居廉“没骨法”浅析
发布时间:2017-07-19 01:12
本文关键词:恽寿平与居廉“没骨法”浅析
【摘要】:本文首先将从“没骨法”的定义入手,追其“没骨法”的形成时期与发展的四个高峰期。其中宋代徐崇嗣为“没骨法”的第一个高峰期;明代为第二;清初恽寿平的“一洗时习,别开生面”的没骨图为第三个发展高峰期;清中后期以“二居”为首的“岭南画派”又达到传统没骨画的第四个高峰期。其次,本文针对恽寿平的“没骨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解读,,其中包括:恽寿平在选择“没骨法”作为自己的创作方法上做了三点解析:其一,是遗民的文人思想;其二,是在山水画领域不愿做“天下第二”而进行的“另谋出路”;其三,是选择一个雅俗共赏的绘画面貌来迎合市场需求。对其“没骨法”的具体绘画特征做了三点分析:其一,以“没骨法”写生自然花卉来达到“以极似求不似”的画面追求;其二,针对他所提出的“色、光、态、韵”进行图文解读;其三,针对“摄情”在没骨画中的表达进行理论分析。随后,对居廉的“没骨法”之变进行三点分析。再次,通过恽寿平的没骨牡丹图与居廉所作的没骨牡丹进行“写生”与“写意”的比较,以及“用粉”与“用水”的比较来说明恽寿平与居廉“没骨法”的联系与区别。最后,通过对恽寿平与居廉的“没骨法”分析和没骨牡丹图的对比来对当代的绘画做出启示与分析,同时结合绘画实践来进行自我对“没骨法”画面的重新认识与建构。
【关键词】:没骨法” 恽寿平 居廉 牡丹 写生 写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绪论8-11
- 1.1 、选题的背景及缘由8-9
- 1.2 、选题的历史及现状9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0
- 1.4 、研究的途径及方法10-11
- 2、“没骨法”11-17
- 2.1 、何为“没骨法”11
- 2.2 、“没骨法”的形成与发展11-14
- 2.3 、“没骨法”的运用14-17
- 3、恽寿平的“没骨法”17-28
- 3.1 、恽寿平的没骨选择17-20
- 3.1.1 、遗民的文人理想17-18
- 3.1.2 、“耻为天下第二手”18-19
- 3.1.3 、雅俗共赏的市场需求19-20
- 3.2 、恽寿平“没骨法”的特征20-26
- 3.2.1 、“以极似求不似”的没骨写生法20-21
- 3.2.2 、“色、光、态、韵”的画面表现21-25
- 3.2.3、“摄情”的没骨表达25-26
- 3.3 、恽寿平“没骨法”的影响26-28
- 4、居廉的“没骨法”28-35
- 4.1 、居廉的“没骨法”之变28-34
- 4.1.1 、“撞水撞粉法”的开创28-30
- 4.1.2 、文人画题材的扩展30-33
- 4.1.3 、“不能形似那能神”的宋人意象表达33-34
- 4.2 、居廉“没骨法”的影响34-35
- 5、“恽牡丹”与“居牡丹”的具体对比分析35-38
- 5.1 、“写生”与“写意”的比较35-37
- 5.2 、“用水”与“用粉”的比较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后记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艳丹;;恽寿平的“没骨花”研究[J];大舞台;2012年11期
2 刘毅;;恽寿平没骨花卉技法详解(续二)[J];书画世界;2013年06期
3 乔磊;;居廉与赵之谦花鸟画之比较研究[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孔德平;;没骨山水与董其昌的原型想象[J];美术;2013年05期
5 高金玉;;清初恽寿平的“没骨花”[J];艺术研究;2010年03期
6 胡春涛;;没骨画研究辨析[J];艺术探索;2006年02期
7 朱万章;;近代岭南花鸟画翘楚——居廉[J];书画艺术;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560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56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