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绘画、摄影、质料中介的版画
本文关键词:作为绘画、摄影、质料中介的版画
更多相关文章: 波德莱尔 摄影术 文件格式 美术团体 波普艺术 沃霍尔 艺术史家 桑塔格 平面化 外部性
【摘要】:正一绘画中的"存在"之真1959年,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在为当年沙龙所写的评论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绘画:一种是订造式的;一种是创造式的。所谓"创造性"的绘画——波德莱尔是从绘画制作过程来诠释——是在绘画过程中有眼、手、心的争执,订造与偶发互不压制,不断在时间中"生发"着的描绘方式。~1在这种描绘方式下所得到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系列相叠的画",我们在观看
【关键词】: 波德莱尔;摄影术;文件格式;美术团体;波普艺术;沃霍尔;艺术史家;桑塔格;平面化;外部性;
【分类号】:J217
【正文快照】: 一绘画中的“存在”之真 1959年,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在为当年沙龙所写的评论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绘画:一种是订造式的;一种是创造式的。所谓“创造性”的绘画——波德莱尔是从绘画制作过程来诠释——是在绘画过程中有眼、手、心的争执,订造与偶发互不压制,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南溟;;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艺术美学[J];艺术.生活;2010年06期
2 亨利·詹姆斯 ,李金波;沙尔·波德莱尔[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1期
3 连钢;;夏尔·波德莱尔的一生[J];文化译丛;1987年03期
4 朱莉亚·克丽斯蒂娃;秦海鹰;;波德莱尔—无限与芳香[J];法国研究;1992年01期
5 蒋登科;波德莱尔散文诗的文体贡献[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辛中华,李文军;从“应和”到象征——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探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马晓冬;;波德莱尔:艺术对时间的抗争[J];人文丛刊;2010年00期
8 邢崇;;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批判精神的形成[J];时代文学;2008年05期
9 成海鹰;;大城小德:颓废的浪子——以波德莱尔创作为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10期
10 马也;;夏尔·波德莱尔[J];诗选刊(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佳;;波德莱尔散文诗中的叙事[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曾靖皓;《回忆波德莱尔》:勾勒手捧“恶之花”的诗人[N];文艺报;2011年
3 张泠;枷锁中的波德莱尔[N];南方周末;2004年
4 ;忧郁的雨天忧郁的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云也退;恶之中寻见一切风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N];学习时报;2011年
7 韩猛;批评的真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曾靖皓;手中捧“恶之花”的诗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罗岗;庸俗的“颓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陆扬;游荡城市的记忆[N];中华新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铭;波德莱尔对德国浪漫派的继承与发展[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韩芳芳;波德莱尔的感觉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燕南;波德莱尔:十九世纪法国诗歌中的“现代生活的画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辉;论波德莱尔宗教观与《恶之花》中的基督教色彩[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金心亦;现代生活的画家与批评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6 马栋;论波德莱尔精神领域“整体性”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宜繁;波德莱尔诗歌死亡主题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廖志亮;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D];贵州大学;2009年
9 胡博乔;分析《忧郁与理想》中女性的多重形象以及波德莱尔的无意识性冲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李英娟;波德莱尔及其诗歌的“忧郁”基调[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6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2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