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当代艺术中水彩画创作的表现性

发布时间:2017-08-07 08:10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艺术中水彩画创作的表现性


  更多相关文章: 水彩画创作 当代艺术 表现性 符号


【摘要】:纵观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在近几年,水彩画的创作方向在风格及材料运用手法的多样性方面不断发展,笔者认为在当代艺术思潮下,绘画界限的模糊与各画种之间相互拓展的潮流对其影响较大。其中最显著的影响便是画面语言本身跳脱了单纯的写实类的传统画面构成,更注重于画面对于作者意图的表达。以此为出发点,利用水彩画媒介本身的不可确定性与包容性,从绘画手法的单纯水彩颜料作画到综合材料的运用丰富画面最终达到作者的思想追求,这是水彩画创作的当代性。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尽可能大的发挥材质的特性,并结合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家成长经历及个人思想意识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创作想法,使作品具有创造性和表现性。如何利用拓展材料、画面构成来实现和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性,本文从“表现”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证了表现历程,引用克罗齐、科林伍德、卡西尔、苏珊·朗格等人的观点,将表现性的理论不断推进,指出艺术家发挥艺术表现手段最终达到抒发本人情感体验与审美理想的重要性。结合笔者的个人艺术经验来探讨将抽象之物归纳为画面符号,以及画面的造型、色彩、画面构成等因素来增强作品的表现性,实现“艺术本身是艺术家理念的产物”,使艺术作品更具表现性。
【关键词】:水彩画创作 当代艺术 表现性 符号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艺术创作的背景8-11
  • 1.1 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8-10
  • 1.1.1 时代感8-9
  • 1.1.2 艺术家自身9-10
  • 1.2 当代艺术的解读10-11
  • 2 水彩画创作的当代性11-16
  • 2.1 水彩画之独特性11-12
  • 2.1.1 水彩画材料的特殊性11-12
  • 2.1.2 水彩画材料的包容性12
  • 2.2 水彩画之创作12-16
  • 2.2.1 水彩画创作的创新12-14
  • 2.2.2 水彩画的继承14-16
  • 3 表现16-23
  • 3.1 何为表现16-17
  • 3.2 表现的历程17-22
  • 3.2.1 克罗齐的表现论17-19
  • 3.2.2 科林伍德表现论19-20
  • 3.2.3 卡西尔符号说20-21
  • 3.2.4 苏珊·朗格表现论21-22
  • 3.3 对于表现的认识22-23
  • 4 水彩画创作的表现性23-30
  • 4.1. 抽象23-24
  • 4.2.符号24-25
  • 4.3 创造与形式25-26
  • 4.4 我的水彩创作26-30
  • 结论30-31
  • 致谢31-32
  • 参考文献3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珏;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仲红卫;孔子的诗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谭学纯;修辞幻象及一组跨学科相关术语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韦虹;;西方文学作品中时间概念的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丁菲;;浅析童话里的幻想幸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王鸿卿;;希腊神话中的美意识[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陈保亚;;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金秀琴;对法律文化多元化的哲学反思——一种文化哲学的理路[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9 纪秀生;论人类语言的局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石明圆;“雷雨”意象的文化阐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王晓朝;;我疑故我在——论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形上起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靖;云南少数民族包的文化符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黄丽玲;论九十年代的口语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甜;铁凝小说语言符号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庆芳;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之环境立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易丹;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又芳;从光的理想国到光因特网[D];河南大学;2011年

7 高春旭;《五号屠场》的狂欢化品质[D];河南大学;2011年

8 蒋勇;唐前报应小说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伟;经验的断裂与重建:论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存在[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海明;论消费社会中的广告修辞幻象[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3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33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