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挖掘中国山水画的文化意蕴——评《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隐”、“垂钓”图像考释》

发布时间:2017-08-14 01:06

  本文关键词:挖掘中国山水画的文化意蕴——评《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隐”、“垂钓”图像考释》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绘画史 艺术现象 艺术作品 美术语言 山水画创作 潇湘图 学术研究 人文学科 人文社会 象征含义


【摘要】:正中国画具有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对此类艺术作品的研究,即是将江山高隐类的视觉语言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揭示其形成的渊源和发展的进程。由赵启斌所著的《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隐"、"垂钓"图像考释》(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1日出版)一书,在美术语言之外挖掘出以"渔隐""舟隐""垂钓"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脉络,诠释其蕴含的文化意蕴,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山水画以及其中的文化价值。
【作者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
【关键词】中国绘画史;艺术现象;艺术作品;美术语言;山水画创作;潇湘图;学术研究;人文学科;人文社会;象征含义;
【基金】: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师范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培养研究”(2015JYKX00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中国画具有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对此类艺术作品的研究,即是将江山高隐类的视觉语言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揭示其形成的渊源和发展的进程。由赵启斌所著的《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隐”、“垂钓”图像考释》(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1日出版)一书,在美术语言之外挖掘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居翰;杨振国;;附:《中国绘画史三论》导言[J];艺术探索;2005年04期

2 江宏;;名作的中国绘画史[J];书城;2006年07期

3 韦桂来;;浅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价值[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5期

4 ;高居翰作品系列[J];读书;2009年05期

5 祁亚冰;;浅谈潘氏《中国绘画史》之“唐代之绘画”[J];大舞台;2011年03期

6 郭继生;中国绘画史方法上的基本问题从“风格”的概念谈起[J];新美术;1987年03期

7 洪再新;《海外中国绘画史研究文选》导言[J];新美术;1989年04期

8 古原宏伸;日本近八十年来的中国绘画史研究[J];新美术;1994年01期

9 徐书城;;中国绘画史的美学脉络[J];国画家;1997年03期

10 樊英民;;《中国绘画史》疑义一则[J];文献;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波;传统与方法——试评《西方中国绘画史研究专论》[N];美术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陈占彪;丁羲元:中国绘画史必将得以重构[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续鸿明;万青力:中国画不存在衰落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山东艺术学院 孟宪平;中国绘画史写作的主体意识[N];美术报;2008年

5 李恩祥;谈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修订版[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陈伟墨娘;圣洁修道[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叶荣;重新认识中国绘画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顾村言;长处在“他者”,短处或也在“他者”——关于高居翰先生的隔[N];东方早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段泽林;长卷:中国人观看世界的方法[N];中国艺术报;2013年

10 ;《元画全集》再炫亮色[N];美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汉武;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沈玉;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普;齐白石的花鸟画特征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王军;鸟符号在中国绘画史中的演变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王帷;逸格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4 陶怡宇;方闻中国山水画研究方法论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玉堂;藏族题材绘画的基本特征及当代意义[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6 范伟;浓妆素抹两相宜[D];河南大学;2006年

7 李树来;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及艺术特征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宇;试论南宋风俗画的题材拓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刚;宋以前画院问题考辨[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赵耀;从《韩熙载夜宴图》到中国屏风画[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69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69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d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