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晚清民国画家笔下的艺妓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5:13

  本文关键词:晚清民国画家笔下的艺妓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民国 画家 艺妓形象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文艺作品中一直不乏艺妓形象的出现,但在国内美术史领域内,鲜有专门以美术作品中的艺妓形象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而以中国美术中的艺妓形象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更是完全缺失的。古代美术作品中的艺妓形象,与文人雅士的生活习惯、道德情操乃至思想境界具有莫大关联,并不能被简单的归为庸俗与色情的图示化。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画家笔下的艺妓形象上,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艺术活动与艺术作品的直接影响。明代文学创作中涌现了不少以描写艺妓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在美术领域里,吴伟、唐寅等人更是以频繁描绘艺妓形象成为开拓仕女画范畴的杰出画家,及至晚明,秦淮八艳的诞生使得艺妓群体首次被抬高到了文艺中的顶峰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兴盛起来的晚明艺妓文化对后来晚清民国的艺术发展中出现的艺妓题材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晚清以后,国运的衰颓使得改琦、费丹旭、任伯年等画家在创作中不断追慕晚明先驱,同时又在新的环境下面对转型后的艺妓群体给予出新的艺术反馈。当文人阶层的社会主导地位让步于官僚和资本家后,他们对于艺妓的态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画家笔下的传统艺妓形象逐渐转变为更具公众娱乐性的女明星形象,同时也宣告了传统文人艺妓情结的湮灭。本研究尝试以改琦、费丹旭、任伯年、吴友如、月份牌作者和张大千等代表画家对女性形象的艺术创作为线索,于当中提取出具有艺妓形象或近似形象的文本作详细分析,解读各人笔下最具典型意义的艺妓题材,并概括出艺妓形象的历史演变过程,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意韵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晚清民国 画家 艺妓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绪论11-17
  • 第一节 选题意义11-13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13-14
  • 第三节 研究现状14-17
  • 第一章 中国画家的艺妓情结17-32
  • 第一节 文人与艺妓的特殊情谊17-22
  • (一) 艺妓的职能17-18
  • (二) 从艺妓到名妓18-22
  • 第二节 古代绘画经典中的艺妓形象22-32
  • (一) 作为画面主角的艺妓形象22-27
  • (二) 作为画面配角的艺妓形象27-30
  • (三) 本章小结30-32
  • 第二章 晚清画家笔下的艺妓形象32-53
  • 第一节 弱柳扶风——“改费”笔下的艺妓形象32-39
  • (一) 嘉道时期的文人与艺妓32-34
  • (二) 改琦笔下的艺妓形象34-36
  • (三) 费丹旭笔下的艺妓形象36-39
  • 第二节 东山丝竹——任伯年笔下的艺妓形象39-46
  • (一) 东山丝竹的文化内涵39-41
  • (二) 任伯年笔下的艺妓形象41-46
  • 第三节 都会时髦——吴友如笔下的艺妓形象46-53
  • (一) 吴友如与《点石斋画报》46-47
  • (二) “吴友如”们笔下的艺妓形象47-53
  • 第三章 民国画家笔下的艺妓形象53-69
  • 第一节 艺妓形象之变形:月份牌女郎53-61
  • (一) 中国女明星的雏形——艺妓53-55
  • (二) 月份牌中的广告女郎55-59
  • (三) 从艺妓到女明星59-61
  • 第二节 回归经典——张大千笔下的艺妓形象61-69
  • (一) 张大千的艺妓情结61-64
  • (二) 张大千与敦煌壁画中的艺妓形象64-69
  • 结语69-72
  • 第一节 结论69-71
  • 第二节 讨论71-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英;;明清仕女画的特征[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J];美苑;2007年01期

3 萱草园主人;;萱草园谈瓷浅谈明清官窑瓷中的仕女画[J];收藏界;2007年12期

4 李洋;;唐墓壁画中的仕女画[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1期

5 李超;赵阳;;明清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及其成因[J];美与时代(中);2010年08期

6 李秀霞;;明清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艺术探索;2010年05期

7 徐筱娟;;浅析粉彩工笔仕女画[J];景德镇陶瓷;2011年06期

8 毛晓倩;;浅析我国古代仕女画风格的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3期

9 单国强;古代仕女画琐谈[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02期

10 孙超;;从改费仕女画谈清代仕女画艺术的文化内涵[J];齐鲁艺苑;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静轩;新仕女画解读[N];吉林日报;2001年

2 贾关法;最美不过仕女画[N];中国商报;2004年

3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单国强;古代仕女画发展的历史阶段[N];团结报;2009年

4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单国强;仕女画的典型类型和审美价值(魏晋—宋)[N];团结报;2010年

5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单国强;仕女画的典型类型和审美价值(明—清)[N];团结报;2010年

6 记者 曹俊杰;徐U啠褐厮艿贝伺璠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7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鲁岳;李望平与她的《新仕女画》[N];美术报;2011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陈醉;东方韵味西方情趣[N];山西日报;2009年

9 李士谦 张万国;两套“姊妹花”仕女画邮票的异同[N];中国集邮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温舒;凭侍女画名声大噪于画坛[N];惠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戈;大唐风采—试论唐代工笔仕女画[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史蕊;“y龇岱省钡奶拼伺璠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祝洪珍;明代仕女画与其生态文化环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欧阳旭霞;浅析传统“仕女画”中的古代女性美[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玲;唐代仕女画中女性时尚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方雪芳;论唐代仕女画面部造型程式化[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薛涛;论清代仕女画中的审美文化蕴涵[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慧华;浅谈古代卷轴仕女画风[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党震;平视的目光与人性的真实[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王宗英;明清仕女画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676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76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