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当代视觉文化中的后现代空间逻辑

发布时间:2017-08-15 15:28

  本文关键词:当代视觉文化中的后现代空间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视觉文化 图像 后现代空间逻辑 深度削平 平面化


【摘要】:当代视觉文化的盛行与20世纪后半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空间转向"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然而以往的视觉文化研究却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后现代空间意识优位的典型文化样态是视觉文化,而印刷文化则遵循线性时间逻辑,这看似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论无甚区别,但其中有着实质的差异:后现代空间完全不同于莱辛所讨论的欧几里德式空间,它是无距离、无深度、无秩序的超空间。视觉文化中渗透着后现代空间逻辑,这一逻辑又经由视觉文化得到了强化。其中,三种深度的削平是视觉文化中最为明显的后现代空间逻辑,直接表现为当代视觉文化的平面化特征。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视觉文化 图像 后现代空间逻辑 深度削平 平面化
【基金】: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支持计划专项项目“后现代空间理论视域下的视觉文化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J205
【正文快照】: 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空间转向”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它与“图像转向”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后现代空间意识优位的典型文化样态就是视觉文化。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对诗与画作了如下区分: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为符号,诗以时间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后现代的秘密[J];美术之友;2003年04期

2 曾佳;别把“后现代”神秘化了[J];美术观察;2004年02期

3 王婧;“后现代”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及展望[J];学术交流;2004年05期

4 陈秋月;后现代黑帮[J];时代风采;2005年04期

5 季相林;追思后现代及后现代哲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蒋京川;叶浩生;;论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位与理论存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徐国堂;;当今扭曲而兴起的“后现代”思潮——浅析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当今文化生产的取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8 马驰;;读毛崇杰《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J];文学评论;2010年04期

9 李少晨;;后现代主义设计——万花筒[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10 威廉·斯帕诺斯作,盛宁;后现代主义曾经是什么意思——读《现代/后现代:20世纪艺术与思想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严勇;;科学卫士反击后现代[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刘志军;侯春娜;;浅析后现代心理学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史占彪;骆宏;曾海波;;后现代“心理教练”:助人模式的新趋势[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杨山青;;文化的焦点,后现代的视角:2000年以来我国异化和归化研究综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峰强;叶浩生;彭运石;;过程(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惠茜;;麋鹿后像论[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仪平策;;中国的艺术大众化与“后现代”问题[A];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 总第五辑)[C];1993年

9 王岳川;;海外学者的“后学理论”与文化批评[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10 马永波;;客观化诗学的生态维度[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荣君;后现代城新思路审视市场[N];天津日报;2006年

2 马汉广;西方后现代意识的剖析[N];文艺报;2005年

3 刘兵;后现代、科学与公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周雁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盛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马驰;如何走出后现代[N];文艺报;2010年

6 尚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后现代交锋:一种全新的启蒙[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后现代”衍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刘悦笛(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后现代的一种视域:思想与文化的交锋[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王天民;深刻认识现代发展模式弊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向笔群;黔东的“后现代”[N];贵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康;网络自制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佳;揭示隐藏的历史—后现代视阈下的《大进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顾祥浩;关于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哲学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高倩;后现代的忧郁喜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5 王美玲;后现代语境中的道德状况之探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周楙;历史的建构:解读卢森堡事件的后现代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钟金花;后现代—一种新的元叙事的合法化进程[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曾彩媚;一个多元的后现代世界[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9 闫宏一;伊恩·麦克尤恩作品中的后现代儿童[D];河北大学;2013年

10 李蔓;语言之为语言—人之为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78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78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