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气韵

发布时间:2017-08-19 08:28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气韵


  更多相关文章: 山水画 气韵生动 山泽通气 气机


【摘要】:山水画中的"气韵"是作品艺术生命的关键。本文从"山泽通气"和"地气升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方面阐述天地交感的气机升降出入问题,探讨画家怎样摄取大自然的气机并创作出气韵生动的画作,以及欣赏者怎样欣赏作品中的气韵,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作者单位】: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关键词】山水画 气韵生动 山泽通气 气机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将气韵观念应用到山水画作品中的绘画理论是荆浩的《笔记法》。而“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品评理论则是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首先提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路琼;;论传统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4 周乾华;;传神写照——试论“写”是写意人物画的主线[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5 孙军;邵航;;浅谈魏晋时期玄学与绘画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刘红利;;浅谈“气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刘平;;品评之风的流变及审美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刘yN;;东坡书画题材诗文的思想内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欧小林;;柄谷行人的“现代文学”含义探索——从《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到《现代文学的终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辛田;周远;;庄子重神论与中国古典文艺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明;裴欣;;中国山水画论对园林假山设计的影响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晓娜;论绘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伟;画为心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贺峰;对写实油画中未完成感的探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肖业伟;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黄欣凤;论疏体画风对传统人物画的影响及其审美渊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墨;;气韵与南北宗山水画[J];美与时代;2006年07期

2 汪洋;;艺术价值决定收藏价值——论王克文的山水画[J];上海艺术家;2008年03期

3 汪洋;;艺术价值决定收藏价值——论王克文的山水画[J];上海艺术家;2008年S1期

4 张智民;;朱鹏高的山水画[J];上海艺术家;2010年03期

5 杨怀念;;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气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席德信;;走笔泼墨皆灵性——记青年画家郑雷[J];诗潮;2009年03期

7 李海剑;;笔底山川气韵神——著名山水画家崔松石作品赏析[J];黄河之声;2009年10期

8 严幼俊;;传统、生活、修养——浅谈山水画的创新[J];新美术;1983年04期

9 师群;宋代画家郭熙山水画的审美特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杨小芳;;浅析道家审美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易禾;;气韵生动——关于音乐母语教育的思考[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苏位东;;磊落晶莹 柔情久远——浅论刘如生书画与人格[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林明华;;郭沫若早期诗论的心理审视[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4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文治;;气韵、瞬间和真实性——新闻摄影和绘画美学异同初探[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7 黄志凌;;空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沈道初;;略论六朝史促进了吴地文学艺术的发展[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9 蒋建军;;浅谈紫砂工艺创作的继承和创新[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10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天春 蔡侯友 饶卿;李文献获民族文艺形象大使称号[N];云南日报;2010年

2 傅京生;磊落倜傥 气韵生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蔡仰颜;丹青难写是精神[N];汕头日报;2006年

4 刘斯奋;学养铸就的境界[N];汕头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胡杨;冀燕和她的“山水精神”[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市委办供稿;商洛迎来全国各地山水画家[N];商洛日报;2010年

7 赵辉;打造气韵生动的宜居之城[N];宜兴日报;2011年

8 山东泰安长城中学 刘东敏;山水画的“古”与“今”[N];美术报;2011年

9 李南发;山水画家刘政玮[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风竹;彭耘:来自云南的山水画家[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曾三凯;潘天寿山水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陈磊;屋木山水[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徐晓力;从山水观念到山水图式[D];复旦大学;2006年

5 雷子人;人迹于山[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茹峰;视觉图式的演变[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9 查律;“象”与“笔墨”[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曹建华;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画境与园景[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温中良;中国山水画的心源特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春玉;传统山水写生观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杜国赞;感悟山水[D];四川大学;2007年

5 吴何中;山水画个性化符号与写生[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马小虎;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8 张晓丽;“回到原点”—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公瑾;浅论山水画技法中“水”的使用[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10 刘栋;试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9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99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