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画的表现形式中谈“生气”
本文关键词:从油画的表现形式中谈“生气”
【摘要】:随着油画不断发展,油画界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局面。人才辈出,油画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是各放异彩。画家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已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在表现形式、题材、甚至科学技术等上面寻找创新,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花样百出,风格多异。但是不管在追求什么样的创新与变化,画中的生命力是最基本而又不可缺少的艺术感染力。一幅好画,画面中应该有一股流动的“气”。这里的“气”是指一种流动于空间的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气是遍布于天地间的存在,天地间存在的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也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活力的精微物质,可想而知,人体内充满了气,生命才得以持续。如果将油画作品看做是艺术家精神生命的外化的话,那么一幅能够打动观众的画本身也应该是有“气”的,是有生命的。本文主要是以“生气”为立足点,在国内外艺术的领域中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前人艺术家利用表现形式在画面中所表现的“生气”感,谈论表现“生气”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当代绘画除了表现形式还应该注意些什么?以及“生气”在当代绘画作品中的体现和发展。本文共有七章,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一、从一幅油画作品中“生气“的重要性入手,引出“生气”的定义以及艺术家的情感与自然界素材融合为一体,使原本在画布上没有生命表现力的素材,充满“生气”。二、从油画的表现形式:线条、色彩、构图、笔触、肌理等方面分别论述“生气”在油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体现和深化。分析各个阶段的比较突出的画家以及在某一表现形式上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分析他们在每个阶段通过对表现形式的改变和创新,来强化艺术家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作品中最基本的“生气”,通过画面的“气”来增加油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三、论述当代绘画在“生气”上面的体现,越来越得以重视;以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为追求画面中的“气”,寻找各种创新方法,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绘画表现方式,而且推陈出新,在艺术上的表现更是多元化。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除了在表现形式等艺术语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外,应该多回归到自然当中,在生活中去体验,去创新,最主要的是要在画面上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正是艺术家对“生气”生生不断的追求与探索,使绘画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观众对艺术的视觉享受得以越来越广泛与解放。结语:在我们不断追求油画作品的与众不同时,应该不忘继承传统的“师法自然”。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家应该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创新;艺术作品应该在生活中寻找到属于它的美。
【关键词】:油画 表现形式 生气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2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1.2 研究方法10-12
- 第二章 油画中的“生气”12-16
- 2.1 “生气”的作用12-13
- 2.1.1 “生气”的定义12
- 2.1.2 “生气”的重要性12-13
- 2.2 常见的油画取材,谈“生气”13-16
- 第三章 表现形式中的语言---线16-23
- 3.1 线在中国的起源16-18
- 3.2 线的独创与表现性18-19
- 3.3 线的形式19-20
- 3.4 线的生命性20-23
- 第四章 表现形式中的语言---构图与笔触23-33
- 4.1 构图的意义23
- 4.1.1 构图的定义23
- 4.1.2 构图的重要性23
- 4.2 构图的运用23-25
- 4.3 构图的形式与原则25-27
- 4.3.1 构图的形式25-26
- 4.3.2 构图的原则26-27
- 4.4 构图的生命性27-30
- 4.5 笔触的运用30-33
- 4.5.1 笔触的定义30
- 4.5.2 笔触的生命力30-33
- 第五章 表现形式中的语言---色彩33-41
- 5.1 色彩的意义33
- 5.2 色彩的特性与运用33-41
- 5.2.1 色彩的表现性33-34
- 5.2.2 色彩的独特性34-38
- 5.2.3 色彩的生命性38-41
- 第六章 表现形式中的语言---肌理41-45
- 6.1 肌理的意义41
- 6.2 肌理的作用41-45
- 6.2.1 肌理的表现性41-42
- 6.2.2 肌理的生命力42-45
- 第七章 “生气“在当代绘画作品中的体现和发展45-56
- 7.1 当代绘画作品的“生气”源于生活45-49
- 7.2 当代绘画作品的“生气”贯穿于艺术表现形式之中49-53
- 7.3 当代绘画作品的“生气”始终充斥着艺术家的感情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双喜;形象与图像—关于谢麟的油画近作[J];艺术探索;2000年02期
2 段旭骏;油画新工具的实用性[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刘继炜;;油画的色层美与笔法美[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4 余志祥;;别具一格的油画山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李剑南;;油画笔触感受浅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5期
6 艾中信;油画风采谈(续篇)——看了外国油画原作想到……[J];美术;1981年12期
7 刘树杞;;追求、探索与体会——谈刘贵宾的油画[J];北方美术;1996年Z1期
8 段湘华;;现代油画画底探微[J];艺海;2009年03期
9 肖志华;;中西艺术的碰撞——油画借鉴中国画是一条可行之道[J];艺术教育;2011年03期
10 郑彤;;油画人物教学的一些体会[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郁之;;略论油画藏品保护技术的要点[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郑军;关注我国的油画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潘嘉来;油画中国化的可能性[N];美术报;2014年
3 记者 唐子韬;去伪存真“老油画”[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王镛;刘令华油画作品赏析[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记者 钱梦妮;山水油画与现实水墨[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天哲;将油画搬到电脑上[N];电脑报;2004年
7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全国美术展览评委 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林木;在激情中创造的中国文人油画[N];成都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朱永安;一个白血病文化馆员的油画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王军;爱机大扫除[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范昕;“鼠绘”之后,“指绘”扑面而来[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唐寅;从生活的足迹到万物与我合一[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关祥;构图·变化·创新—油画静物创作探寻[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亚奇;论油画中线条的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蓬勃;浅析油画材料和笔触的情感表达[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陆书豪;论油画创作中视觉与画面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谢超男;从油画的表现形式中谈“生气”[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阳;油画用笔刍议[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韦康;论橡皮笔在油画中的运用[D];东华大学;2004年
8 潘磊;油画笔触的演变及其审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夏兴旺;明清时期皇权、市场、文艺传统因素对油画东渐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海晓龙;论油画用笔[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29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2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