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语言——从古典主义到超现实艺术
本文关键词:图像与语言——从古典主义到超现实艺术
【摘要】:20世纪的艺术史上不仅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精神气质的艺术家,哲学家、艺术批评家也纷纷提出对"现代性"的理解。福柯作为法国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现代艺术史当中的认知理论和艺术鉴赏曾有诸多精辟论述,并使用其独到的考古学视角进行分析。艺术的现代性问题就藏身于福柯所提及的知识形构的规则之中。福柯对艺术的审视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对委拉斯贵支的古典主义作品《宫娥图》的剖析,即古典主义对"再现"完整世界的追求,到马奈的现代主义绘画力求打破光和影构造出的"可见物"与"不可见物"的和谐理性关系,再到马格利特等艺术家试图解构图像与语言的传统秩序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关键词】: 现代性 图像 语言 知识型 福柯
【基金】:2015四川美术学院一般科研项目《图像与语言——从古典主义到超现实艺术》项目编号:15Ky14
【分类号】:J205
【正文快照】: 艺术总是与它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自其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时间,而这必然涉及到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性”(modernity)。它作为一个时间概念,自19世纪开始就与如今仍然极为流行的词语关联在一起,即“时代”或“新时代”。所谓“现代性”,是指自启蒙运动以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4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5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7 徐寅;;艺术秩序和出路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8 殷曼i_;;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9 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10 周福岩;;传统道德惯习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5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0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5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