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蒂斯的绘画形式对我油画创作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巴尔蒂斯的绘画形式对我油画创作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巴尔蒂斯 绘画形式 借鉴 色彩分割 东方意韵
【摘要】:本论文是从对大师的学习体会入手,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巴尔蒂斯的艺术思想和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梳理,即巴尔蒂斯的绘画形式为什么能够对我产生影响。文章以对巴尔蒂斯作品的分析和学习为主线,从画面构成形式上、色彩的分割运用上,以及画面中的东方意韵三个不同角度,以三幅作品为例展开深入、具体的分析与解读,并从他的绘画理念和绘画形式中寻找自己的绘画兴趣点,着重论述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是如何借鉴和吸收巴尔蒂斯绘画形式优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个人的艺术素养,,取长补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绘画形式语言。
【关键词】:巴尔蒂斯 绘画形式 借鉴 色彩分割 东方意韵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1.巴尔蒂斯的绘画形式对本人产生影响的原因7-8
- 1.1. 巴尔蒂斯的艺术思想7-8
- 1.1.1. 影响巴尔蒂斯绘画艺术的重要因素7
- 1.1.2. 巴尔蒂斯在当代的独特价值7-8
- 2.巴尔蒂斯的绘画作品对我的启发8-11
- 2.1 作品《孩子们》在画面构成形式上对我的启发8-9
- 2.1.1 解读《孩子们》的画面构成形式8
- 2.1.2. 《孩子们》中画面构成形式对我的启示8-9
- 2.2 作品《一颗树的大风景》中色彩对画面的分割运用对我的启示9-10
- 2.2.1 解读《一棵树的大风景》的色彩分割形式9
- 2.2.2 《一颗树的大风景》中色彩分割形式对我的启示9-10
- 2.3. 作品《山》中的东方意韵对我的启示10-11
- 2.3.1 .解读《山》这幅作品赋予的东方意韵10-11
- 2.3.2. 《山》中东方意韵对我的启示11
- 3.个人创作实践11-16
- 3.1 创作中对巴尔蒂斯的借鉴11-13
- 3.1.1. 在画面构成上的处理12
- 3.1.2 画面气氛的营造12-13
- 3.2. 区别于借鉴的个性化表达13-16
- 3.2.1. 所处的时代不同13-14
- 3.2.2 所处的环境不同14
- 3.2.3. 画面的表现技法不同14-16
- 结语16-17
- 参考文献17-18
- 致谢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元翁;;浅析晚清绘画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原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0期
2 王志明;;绘画形式产生的基本心理动因初探[J];艺苑;2010年05期
3 杜杨;;西方绘画形式与中国民族艺术的结合——庞薰《贵州山民图》解读[J];美术大观;2012年08期
4 范丽娟;;言出心声 所以至情——艺术家生命体验于绘画形式语言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3年08期
5 李向伟;;绘画形式中的“图—底”关系散论[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6 罗能建,张又立;论黑与白的绘画形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郑天君;绘画形式的另一种看法[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邹满星;;论长卷绘画形式的渊源[J];电影评介;2008年04期
9 杨雪;;论中西方思维方式与绘画形式的演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元元;;当代绘画形式的应用[J];美术观察;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的进步[N];美术报;2013年
2 王成喜;美术泡沫 可以休矣[N];美术报;2013年
3 欧汉轩;黄钢:一种人生,多种形式[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何宝森;我熟悉的画家范念鲁[N];美术报;2000年
5 丛擎;心之所至 境由心生[N];中国文化报;2014年
6 韦泱;连环画小考[N];上海金融报;2002年
7 王春辰;抽象艺术不是写实艺术的对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蒋跃;临摹出法度[N];美术报;2013年
9 李新平;别具一格的图式 淡雅静逸的情怀[N];联合日报;2014年
10 郑墨;一个寻找心灵安所的画家[N];美术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洪涛;谈绘画形式语言的自然美感[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2 成瑶;心灵图景—多维绘画形式语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张艳艳;巴尔蒂斯的绘画形式对我油画创作的启示[D];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
4 黄剑武;绘画形式语言自主意向的实现[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乌日晗;“搏克”题材的油画表现和情感表达[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文丹;静观“物”语[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徐宇;当代新工笔绘画形式语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寅凯;史国娟工笔绘画形式语言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2年
9 杨国梁;现代空间环境下的屏风绘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刘菲菲;数码插画艺术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7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87607.html

